知乎上有个问题:穷人家的孩子不应该旅游吗?提问的是一个大学生。他打工挣了块,想要用于一场期待已久的旅行。父母不同意,说家里条件不好,希望用这笔钱补贴他下个学年的学费。问题得到了个回答,网友从各个层面角度去分析利弊。去,好像显得自私了一些,不迁就,不体谅父母;但旅行并不是一项无意义的奢侈浪费,想看世界的心,是没有错的。花花与旅行旅行应当像她说的这样:丰俭由人。以此回到开始那个问题,我想答案应该是:无论贫穷富有,所有好奇这个世界的人,都应该旅行。我想起了《小偷家族》里,这个七拼八凑的家庭,也曾一起去海边。保温瓶里装着热茶,背包里有自己准备的口粮,一家人浩浩荡荡、热热闹闹地,坐在晃动的车厢里,奔赴一次彻底的旅行。大海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平日里过得光鲜还是苦难,这些暖融融的细沙和卷起的白浪不会评价你,大自然同等地释放快乐。哪怕穷人,生活里也是有光的。就像剧中一家人在屋檐和树影间仰望夜空,逼仄的环境明明是望不到烟火,但不放弃生活,心里就会有烟花绽放。多穷都不该放弃旅行,不该放弃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机会。因为旅行和阅读一样,是让内心变得富有的爱好。但很多人都认为,爱好是分贫富的。我小时候最痛恨暑假练琴,在最爱玩的年纪,被迫坐得笔直,然后重复枯燥的旋律。当时一个玩伴听后却非常羡慕,他告诉我,他妈妈觉得钢琴太贵,何况还得请老师。长大后遇见新朋友,难免问起平时有什么爱好消遣。如果对方说喜欢摄影,爱倒腾器材镜头,十有八九能判定他条件不错。因为谁都知道,这是个烧钱的乐趣。爱好本身是不该受身份、地位、性别、年龄限制的。没谁规定瓦匠不能喜欢观星,没谁有权力制止银行家迷恋画画。但最后实现爱好、坚持爱好的可能性,却被金钱掌控着。这就很现实了。旅行,作为一个看起来玩乐大于学习的爱好,也往往被当作是富余的消遣。你所见到现在的我,曾经也背包穿行在印度的大街小巷,灰头土脸地蜷缩过破旧的旅店。过往的每段旅程,有轻松也有困难,甚至满腹牢骚和抱怨,最后都成了历练,使我丰富着、坚定着继续前行。如今,买不起钢琴可以先攒钱买电子琴,满网络都是教程和视频;昂贵的器材先放一边,光是手机就能拍出无数大片……实现某个看起来很烧钱的爱好,早已有一万种方式由浅入深。踏上旅途需要勇气,因为一旦开启世界的门,此生都不会厌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