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琴 >> 电子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学习音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上

来源:电子琴 时间:2024/12/20
音乐自古以来一般是被当做消遣娱乐的手段,可能不论你懂不懂,都可以得到一些乐趣,那为什么还要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去学习呢?你可能会说,那是专业工作者,生活来源所需。但实际上,学习音乐但不以音乐为职业的大有人在,这在其他行业中并不多见,试想你从事的行业如果失去经济价值甚至还要持续投资,你还会继续坚持吗?音乐的魔力就在于此,因为懂音乐带来的乐趣是无以伦比的。还要从我学习音乐的历程说起。我的音乐启蒙是非常早的,可能和有记忆的时间差不多,只有四周岁半。当时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先是我们楼上的一个同龄小姑娘开始学电子琴,爸爸的一个朋友又正好认识一个蛮认真的电子琴老师,再加上爸爸一直是非常喜欢古典音乐的,就决定让我去学了,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生规划。在90年代初的县级市里,钢琴还比较遥远,就学校和剧院能看到,电子琴算是一个更容易被人接受的启蒙乐器。后来我就带着儿童的好奇心去学了。记得上第一节课前老师用手掌拍了一个节奏让我模仿,可能是看看我的音乐感觉怎么样。我拍成什么样子是不记得了,但就是那一段简单的节奏,让我知道了除了眼睛能看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要用耳朵听的神秘而美丽的世界。在那个年代,音乐培训机构少之又少,不像现在这样琴行遍地开花,我学习电子琴包括学钢琴的初期都是在老师家里、自己家里或者老师临时租来的场所。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没有现在这样费尽心机、变换花样,而是单一的传统式教学,从基本功开始练,逐渐增加难度,主要弹奏技术提高类曲子,并不是好听的曲子,后来按照考级教程和经典教程授课,每节课布置作业,下节课先检查,如果弹得不好就像在学校没完成作业一样的后果,家里家长也会催促练习,甚至很严厉的管教。所以说,在学琴初期,我并没有很快乐地享受音乐。但就是在这种严格的初期训练中,我有了几个非常明显的收获。一个是练成了一双非常柔软灵活的手,手指可以张得很开,并且活动自如,左手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写字也可以,这对开发右脑是非常有帮助的,我自己和周围的人都觉得我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热爱生活的人。我还曾把我的手和五岁的外甥对比过,果然质感差不多哈哈。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就是从音乐中获得的满足感,其一来自于音乐本身,因为单纯欣赏一段音乐和理解并演绎音乐获得的快乐是无法相比的,就像有些东西虽然能买到但大家也喜欢DIY一样;其二是出于儿童和成人都有的一点虚荣心,毕竟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成为极少数会弹琴和唱歌的人还是非常受人羡慕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练成了一副会听音乐的耳朵。在此阶段音乐欣赏领域暂且不论,毕竟还没有情感和阅历。最早练成的技能是听到一段音乐在脑海里立马可以翻译成各个音高的音符,并准确地唱出来,这个技能可能幼儿时期就已经拥有了,是从不断重复地认、弹、听、唱各个音练出来的。我清楚地记得在你幼儿园给别的小朋友唱过谱,她问我为什么这样唱,我说就这样唱才顺啊,结果她把doremi打乱顺序随便唱了一遍,说她觉得这样也挺顺的,我就凌乱了,这才知道原来这件事情别人并不能做到。除了能听出音高,曲子的节奏、结构、调性、风格慢慢也能听出来,但这些应该是有个阶段的,爸爸说最开始跟着电子琴节奏弹的时候,节奏放节奏的,我弹我的,但现在听到节奏,我的心跳立马就跟过去了。这项技能最主要的好处是,唱歌绝对不会跑调,而且听到的音乐我可以写出谱子,也可以弹出来。其实我对所有的声音都已经非常敏感,能听出各种口音细微的差别,也能轻松模仿一门外语的发音,这除了天赋,后天培养也是重要的因素。当然这也会带来烦恼,就是每当听到别人唱歌跑调、节奏混乱、发音不准是相当痛苦的……熬过了学习音乐初期的艰难岁月,就可以迈向进阶阶段了。到这个时候,跟我差不多年龄开始学琴的朋友们已经所剩无几,差不多十里挑一吧。长大以后再见到他们,经常会跟我提起后悔当初的放弃,只想说,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过人的毅力,当然了,在我们年幼的时期,要做好事情还需要父母的毅力。改学钢琴一两年后才算进入进阶阶段,当时我已经是个青春期少女了。我开始逐渐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内心世界也极为丰富,而且在年左右还涌现出一大批对当时的青少年影响重大的文艺影视作品,更加速把我带入丰富的情感世界。当时练琴仍然按照考级的标准按部就班地来,但从一些流行音乐中,我感受到了音乐神奇的魅力,可以把我带入它所描绘的画面中去,让我成为故事的主角,久久陶醉不能自拔,尤其喜爱周杰伦、林俊杰、林志颖等歌手的作品。这个时候,音乐对我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音符堆砌,而是有灵魂有感情的朋友了。我也爱上了唱歌,音准是没问题的,但因为天生小嗓门,唱的并不能非常打动人心,但我一直在摸索着。对于我一直学习的古典音乐,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接触到一些大师的一般难度的作品,例如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德彪西《月光》和中国的《快乐的女战士》、《牧童短笛》等,虽然并不能理解到大师全部的内涵,但我能感觉出来旋律的流畅、和声的优美、编配的绝妙,知道音乐特定的背景和意境,并且我喜欢它们弹起来的那种群魔乱舞、畅快淋漓的感觉。只是有一点,当时为了考级,严格按照教程来学,并没有注重音乐的欣赏、乐感的培养,也没有特意选取名家名作来弹,这在我现在才觉得比较遗憾,因为学习音乐和学习任何学问一样都重在思考,否则只能成为该领域的一名技工。后续我想有意识地自我培养时,已经没有老师带,一切只靠自己去领悟,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此建议大家学琴不要太过看重考级,也不要盲目崇拜考级,考级只是一个初步的检验,同样过了十级,可能真正的水平却有天地之差。读到这里,可能部分家长会担心学习音乐会不会影响学习,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认为,大学之前的学习阶段,知识点并不多,但出题千变万化,要求思维高度灵活,也就是说,比起投入更多的时间,脑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大学之后的阶段知识点非常丰富,灵活性降低,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所以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锻炼脑力比投入时间更重要,而学习一件乐器是一种非常直接、非常有效的脑力锻炼方式,因为十指连心嘛,十个手指的灵活运动牵动着左右脑的活跃沟通。试想,大人练琴尚且感觉到双手配合的困难,别提一个四五岁、思维简单的孩子了,练会一首曲子需要多少神经元建立联系!练琴对思维的培养加上启蒙早,让我从上学开始就觉得自己的脑力是领先于学校讲课的进度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完全不偏科,而且并没有投入比别人多的时间,每天放学回家快速写完作业以后接着练琴。我发现我的逻辑思维和感性思维也一直比较平衡,可以用直觉去想象数理中的逻辑,也可以用逻辑来分析人文社会的规律。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初中毕业考完十级以后学琴就暂停了,一心准备高考,因为高中的学习强度还是比较大的。在高考中我以优异的成绩从高分云集的山东省考入全国屈指可数的几所名校之一,并且有另外两所名校曾主动打电话邀请我在志愿中填报,到高中为止我的学业应该说还是圆满完成了的。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