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琴 >> 电子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你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又不能直接带来钱

来源:电子琴 时间:2024/12/28

你觉得,读书有用吗?

以前,有一种声音“读书无用论”。

听到它,我的第一反应是,有用吧。没有用,干嘛古往今来这么多人还读书呢!接着,脑袋里出现一个评论——这人有病吧,居然诋毁读书。

出来的第二反应是,读书这个事儿,原来还可以有不一样的思考。提出这句话的人是怎样个境遇?他说的“读书无用具体是啥意思呢?”

再后来,我有了一个焦灼的认知——读书真的有用吗?除了拓展认知、增长智慧,它能获取现金流吗?

01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呢?

董卿的节目《朗读者》,给了我非常明确的答案。

书里的文字,有的朴实无华,有的瑰丽绚烂,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直奔人心,有的万马奔腾,有的小溪潺潺……

写的人,一定是用心的。

读的人,才常常热泪盈眶,甚至被点亮,在字里行间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看到了平淡生活里的人间值得。

大脑明白了一些,心也被一次次感动到。我坚信,书是一定要读的,文章也一定要继续写的。

02没吃过螃蟹的人。

很长一段时间,她觉得读书一点都不好玩。

小时候,父亲煮面条的间隙,拿起小说/医书这些看看。

母亲说,二舅也喜欢看书。外祖母做饭,二舅负责打下手当“火夫”,就坐在柴火堆前,拉着风箱,手不释卷。

每一本都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肉夹馍,封面、封底和中间或厚或薄的纸张做馅儿。有人吃了是充饥,有人是补充营养。何谈精彩?

她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看书?

尚未吃过螃蟹,没学会吃阳澄湖大闸蟹,怎会知道它的味道呢?

03不喜读书的孩子。

那时,她是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

小学一个暑假,父亲从朋友那借来《西游记》原著。

翻了三五页,还是看不进去。看到那么厚两本书,而且里面还有些古文说法,头大得不得了。

父母没有催促她、没有指责她。开学前,爸爸不动声色地把书给人家还了。后来再也没有给孩子下过任务要读厚厚的书。

多年后,她明白了,多亏当时父亲没有“矫正”自己的兴趣爱好,任凭她把时间无所事事地荒废。否则,后来的她不可能如饥似渴地喜欢上读书。

04简短如云烟。

小学,读过的最多书就是《中国民间故事》、《作业周刊》、《小学生优秀作业选》,其次是父亲订阅的音乐杂志。中学订阅的也是期刊《当代中学生》。

这些书简短,单篇成文,读起来零压力。

尤其是音乐类杂志,可以照着它弹弹电子琴,往低的说,陶冶情操;往高的攀,临摹一番音乐家在演奏,找到本人在创作的现场感。

在文字里面,总能找到一些津津乐道的故事,狭隘的生活环境、孤独的心和外界有了链接,世界由此生趣。

05那年,她14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第一本她完整读完的小说。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合上书,这段话久久响彻在她的脑海里。那年,她14岁。

这是第一次被一本书,震撼到了。

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多了一份好奇:无悔恨、不羞愧的生命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与此同时,有个叫责任感的东西被激发: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我可以做点什么呢?

06大好的花样年华。

大好的花样年华里,高中的她,如同校园的丁香花般,纯真的芳香缕缕,烂漫中带着一些愁怨。

一天,一个同学见她闷闷不乐,拿给她一本《青年文摘》。她被书里一句话深深吸引。

Yesterdayishistory,tomorrowisamystery,buttodayisagift.Thatiswhyitiscalledthepresent.

昨天已是历史,今天还未知,但今天是个礼物,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被称作“现今”。

这让她觉得,读书不止是解闷,可以让心胸豁然开朗!

因为一本书,一篇文字,还可以结识共鸣的朋友!

07长驱直入抵达陌生。

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

离开老家后,才知道什么叫思乡。走到异地他乡,她的心里一半是对崭新土地的热情,一半是挥之不去的孤单。

室友借给她一本书《罪与罚》,她看到名字莫名被吸引。忘了书的厚度,全然不在乎它的字数。

这次,她第一次废寝忘食地畅游在小说海洋里。

这次,他懂了四年前余华在《内心之死》所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噩梦般的叙述。

密密匝匝的细节,吸引着她目不转睛地持续7天凝望着那扇门背后的每一个房间随时发生的任何一个场景。

喘不过气的心理戏,跟着主人公长驱直入,抵达一个以抵抗与拯救为基调的时空。他们两者间此消彼长,又在齐驱并进。

一本书,取代了所有在他乡的不适。

在蓝天白云下一次屏住呼吸的阅读,和风细雨里彻头彻尾地被代入,成了美妙的记忆。她放下傲慢与偏见,爱上了小说。

08拿起《四大名著》。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那时候,她几乎一无所有。

不知道饭碗在哪里,认为考虑前途更极奢侈的。

不知道爱情在哪里,认为“执子之手,与子同老”是荒谬的。

一次偶然去图书馆,她走到文学类书架前,遇见了《红楼梦》。

好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

好一个——繁华褪去,见真情。

几年后再读一遍,才开始理解一些东西。

熙熙攘攘的人潮,无论在苏州,还是在大观园,林妹妹是有她的栖身地,有护佑宠爱她的人。

慈祥仁爱、世故精明的贾母,莫大的福分。盛世得势时,享尽荣华富贵,热闹非凡,儿孙承欢膝下。

书中另一个老太太,截然不同的出身背景、生活环境,同样不失有情、有义、有趣。

都说“做人当如刘姥姥”。这让她想起火遍当今时代的一个词——高情商。

要玩转人世界,要具备什么呢?高情商吗?

她想,一定是真诚待人。

09不安的中年。

人到中年,她进入一种高压又无奈的状态。

那段时间,她用失眠向世界诉说自己不愿意闭眼。

失眠的夜,她抱着小说试图弥补自己的幼稚,借书中人的影子读懂自己的内心。

合上《神雕侠侣》,她给自己补上了少年时代的武侠原著遗憾。可是,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说不清是为一个残、一个缺,为不得不正视的世俗,还是为千回百转的快意江湖。

她打开了《平凡的世界》。

n年前一个朋友多次给她推荐的书,被翻开了。

这回,她尝到了人间烟火味儿。

跟着剧情,泪湿枕巾,她似乎懂了一种生活叫“平凡”。而这种无比珍贵的东西,却被自己一直忽略着。

这本书讲的故事,发生在黄土高原。一个许多中国人都知道的地方。

在中国,还有千万个那样贫瘠的乡村,那里生活着多少平凡的人呢?

在日新月异的新农村,从温饱到小康到全面富强的道路上,产生了多少不平凡的人呢?

在城镇化浪潮推进下日益繁荣的都市,聚集着多少平凡却并不平凡的人呢?

立足后现代,拿多元化视角看,成功是什么呢?有用是什么呢?

你,还在读书吗?

哪本书,令你如痴如醉过?

那个熬过的夜,那篇让你泪目的文章,那本发人深省的书,你现在怎么看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8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