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姗
独生子女消费现状
今年4月下旬,常德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对本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武陵区机关幼儿园、护城乡红专村小学及幼儿园四个单位的学龄前(3-7岁)、学龄期(7-12岁)独生子女的消费情况进行了抽样同卷调查,其消费情况有如下特点
1,城乡独生子女的消费普遍偏高。这次问卷的名城乡独生子女人平均每月吃、穿、玩消费开支为68。70元,其中人平均元以上的有14人,占总人数的11%,最高的达元。
2,独生子女消费结构中吃的占了大头。调查分组资料表明,独生子女吃、穿、玩三者的比例为5,6:2:1,形成“一吃二穿三玩”的格局。
3,学龄前独生子女消费高于学龄期独生子女。学龄前的独生子女人均吃、穿、玩月消费80。3元,而学龄期独生子女人均吃、穿、玩月消费为62。4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学龄前独生子女消费中的零食花销是学龄期独生子女的1。9倍。笔者对一所幼儿园的40名儿童清早来园的情景进行了现场统计:有32人带了饼干、巧克力、糖果、瓜子等多种食物,这不能不算是学龄前独生子女爱吃零食的一个佐证。
4,城市独生子女的消费高于农村独生虽女的消费。在42名学龄前独生子女中,城市的人平消费元,农村的为67。7元,这里主要是吃的消费羞额较大。
5,分配不公拉大了独生子女消费王的差距。在所调查的户中,8户个体劳动者人为月收A为元,比常德市年人均月收入的。60元高出1。43倍,产生了独生子女消费间的较大不合理差距。
二、独生子女高消费的原因
1,水平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这几年人口负担轻,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双向提高,其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必然要在家庭的中心人物独生子女的消费中反映出来。
2,营养型。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在吃的方面由“吃饱"到“吃好”,并逐渐向多样化营养化方面发展。问题是,有些家长由于缺乏营养学知识,认为吃得好就体质好,体质好就智力好。于是牛奶、鸡蛋、麦乳精、肉、鱼一齐向孩子嘴里塞来。加重了独生子女高消费的砝码。
3,盲目攀比。有的家长认为,同是三口之家,别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要有。父母紧自己,也要让孩子吃得高级,穿得漂亮,玩得痛快。一时间电子琴、手风琴、小提琴、钢琴都成了抢手货。另外,家长对孩子的补偿心理和对孩子的过度厚望,也是造成独生子女消费过高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独生子女高消费的后遗症
有些家长在回答“您对独生子女高消费现状有何看法”这一问题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独生子女高消费的现状,使人感到一种潜在的人才危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高消费后遗症的实质。其表现,首先是对独生子女本人的影响:①生活上贪吃独占,挑吃挑穿,②性格上任性,孤僻;③学习上懒惰,不少家长反映,独生子女爱看电视,不爱读书,④体质虚弱,固然,体弱儿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抠苗助长的独生子女高消费也不无关系。
其次是对家庭的影响,独生子女的攀比消费,超过了家庭的承受力,造成了家庭的经济吃紧。再次是对社会的影响。独生子女的高消费,无疑促使社会需求过旺,供求矛盾加剧,更重要的是为社会输送了不合格的人才。“8岁操行看到老”,因此要在实践中培养子女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向革命前辈学习,自觉地改造自己。革命老一辈,为人民为革命出生入死,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体现了先辈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质。我们不但要爱戴敬仰,还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并以革命老前辈为楷模,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早日成为一个具有优秀品行的新一代。应教育子女做个永生奉献者。
防微杜渐,勇于改过。聪明的人,就是要在缺点错误和不良行为刚露头的时候,就要以高度的自觉性予以制止,不能让其发展,以免铸成大错。改过不但要体现出“勇”字来,还要从点滴做起。只有勤防微,才能真杜渐。
结交良友。要注意提高警惕和防疫能力。不与道德品质低劣的人混在一起,打的火热。要多与品德高尚的人,积极进取的人交朋友,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表明,从小娇生惯养、挥霍无度的人难成大器。
正确诱导独生子女消费
有不少家长在回答“您对正确引导独生子女消费有何高见”这一问卷时,尖锐地指出:“要重视独生子女消费这个问题,不能让孩子在物质享受方面是百万富翁,而在体、智、德方面是个乞丐。”家长的呼声,向社会敲响了正确诱导独生子女消费的警钟。
第一,父母对子女的消费要讲科学,不能盲目攀比,要从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基点出发,有选择地、科学地安排自己孩子的吃、穿、玩消费。家长有必要学点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知识,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正常营养需求量。根据营养学权威人士研究,3-6岁儿童每天食物摄取量分别为,谷类(含大米、面粉)-克、豆代乳粉15克,豆类(含干豆、豆粉、豆制品)15克,肉类(含鱼、肝脏、瘦肉)35克,蛋类30克,蔬菜-克,水果40克,油类10克。上述食物,按常德市当时市场供应价格,每月28。65元即可。
第二,创造良好的家庭消费环境。不要以特殊的待遇对待孩子的吃、穿、用。父母要言传身教,不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要形成勤俭节约、勤俭治家的良好家风。
第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学校(幼儿园)是独生子女接受系统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不乱吃零食的好习惯。生产厂家和消费市场要为儿童多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全社会都要为正确诱导独生子女的消费,为培养革命下一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结语:
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广泛的出现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所以很多家长在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经验,能够对独生子女更好的施教。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