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魔斯妈妈
如果做一份调查问卷,问问现在的孩子喜不喜欢放假?我想,大多数孩子应该是无感的。前阵子看到一项暑期上补习班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这个暑假有9成以上的孩子报了辅导班或者兴趣班。其中有7成的孩子报了3门以上的辅导班。
开学、放假都得上课,有什么区别呢?因为是花了钱的教育,父母盯得紧,老师反馈得及时,校外课程反倒更不好蒙混过关了。
我儿子马上六年级。之前一直没怎么让他上应试辅导班,现在也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毕竟在中国学习,应试的套路还是要懂的。为了不让孩子压力过大,我们只报了一门大语文集训课。为此,我还专门抽出时间,每天跟着儿子旁听课。也算是很认真地对待了。
这里是长沙市最有名、最火爆的应试辅导机构之一。我的零距离陪读经历着实让我大开眼界。
1、打鸡血的孩子:早6晚11,比开学还忙的假期
很多父母都会和孩子说起小时候的故事。大多数的故事情节应该是生活如何清苦,学习如何认真。我猜,很少有父母会告诉孩子自己的童年是多么懵懂无知,多么潇洒肆意。
回想小时候,记得每到放假,我都会绞尽脑汁地偷看被锁在父母房间里的电视。怎么偷备用钥匙,怎么踩着妈妈下班的时间点提前关电视,怎么给电视机降温、一切摆设复原……堪称一部谍战片。妈妈上班会把我锁在家里。但我2、3年级时就已经会翻院墙偷溜出去玩。家里的电子琴拆了装,装了又装,我弹不了几首曲子,倒是练得一手修东西的好手艺。假期对于我来说,绝对是放飞自我的好时间,虽然每到开学前总要连夜赶作业。
想想现在的孩子,的确不容易。原本我以为儿子上午要上2个多小时的语文课,下午还有3个小时的绘画课,晚上还要做作业,很不容易了。进了补习班我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佛系。
大部分上集训班的孩子都是上的语、数、英全套。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上课的时间至少就要花7个小时。
每节课课后还有作业。仅就语文一科,课后复习巩固加作业,认真梳理一遍怎么着也需要1个小时。这还不包括老师推荐的拓展阅读任务。一个妈妈告诉我,她儿子每天做作业都做到晚上11点。就这还不算完,英语每天有两篇文章要背诵,孩子怕头天晚上背容易忘,每天早上6点钟起来背诵文章。
真的是比开学还要忙的假期!
2、打鸡血的妈妈:省会城市里扎堆的陪读妈妈
因为陪儿子上课,中午就算是不拖堂,也要到12点半才能下课,所以午饭只能在补习班里点外卖解决。
午饭时间是妈妈和娃们极好的交流时间。对于搬到长沙不久,入补习班不久的我来说,一切听到的、看到的都很新鲜。
暑期能成天陪孩子上课的妈妈,大多是全职妈妈。我发现这群妈妈有不少来自省内其他三、四线城市。爸爸们在老家赚钱,妈妈们为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省会买房子陪娃读书。他们大多都是在家乡有一定财富积累或者有一定权力地位的人。家里都不止是一个孩子。
放弃夫妻团聚的机会,一个人带娃生活是孤独而又辛苦的。虽然舍得为孩子的教育投资,但也并未到钱随便砸的地步。不少娃妈是和老公辛苦做生意打拼出来的,所以还秉持着勤俭持家的风格。她们为了抢到补习班里好老师的学位,不惜每天坐1个多小时的车来上课。一来一回就是3个小时。每到午饭时间,妈妈们早已备好饭菜等在教室门口,让孩子们一下课就有的吃。大罐的牛奶,鱼虾蔬菜,就算是在培训班吃饭,伙食标准也不会降低。反倒是妈妈们,不知是因为减肥,还是因为节约,吃的都很少,好的都留给孩子吃。
看到她们的付出,我倒也不难理解她们的期待了。付出总是需要回报的,她们对孩子的期待大多都超过寻常家庭。
我终于知道那些一天上3门课的孩子是如何完成任务的了。
我以为的休息时间,他们都在争分夺秒。中午吃完饭,下午上课前,孩子们就自己拿出作业来做。人和人之间真的是有磁场,可以相互影响的。这里的孩子们课后竟然不会乱窜着玩。我能明显觉察到:饭后本能地想四处溜达玩一下的儿子看到这场景,也只能默默地掏出作业本……
一个妈妈告诉我,平时上学的时候,她每周末都会有一整天陪娃泡在补习班里,一直到晚上。在补习班里做作业效率比在家里高,而且还有老师。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请教老师。
怪不得,我想起之前在培训班看到很多把年幼的二宝带在身边的妈妈。那些应该都是在培训班泡上一天的孩子的妈妈。
不得不感慨:佛系限制了我的想象!
3、打鸡血的老师:认真负责得让我怀疑,谁才是孩子的亲妈?
我给大家算这样一笔账:暑假补习班里,一个老师一天至少要带3个班,每个班2个小时,不算拖堂至少也是6个小时的上课时间。一个班说是25人满班,但超员几个很正常。也就是说一个老师每天还要负责七八十个孩子的作业和课后跟进。
每个主教老师会配一名助教,帮忙批改课堂小测和作业。补习班会分别为每个孩子建立一个名为“某某同学某某学科充电站”的小群。主教、助教老师都在里面。主教老师也需要课后跟进孩子的作业情况,和父母保持沟通。再加上课前备课时间,一天工作量算下来怎么也要近10个小时。
可就是在这样的高压工作下,我看到每个老师都还是激情满满。经常晚上10点钟还在和父母交流孩子的作业和课堂表现。不止一个妈妈跟我说:看到老师这么负责任,我都不好意思不上心。
是的,我也有种错觉:到底谁才是孩子的亲妈?
有人说,做应试辅导的老师都是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比如,怎么给自己打鸡血,给孩子打鸡血,给家长打鸡血。对象不同,方法各有不同。
对于这一点,我是相信的。看看隔壁英语班的那位名师,每天上课前10分钟带孩子唱《DreamItPossible》(梦想成真)。一天唱4遍,集训期间天天唱,每一遍都满怀激情,相当陶醉。
我必须相信,这段位,没点鸡血补充能量肯定不行。
语文老师的招数也很厉害。集训课学习古文赏析,一上来就讲《勤学篇》,先把孩子的三观给立起来!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匡衡凿壁偷光,祖逖闻鸡起舞……还有孔子韦编三绝,任末削荆为笔,欧阳公四岁而孤,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我听了3次课,最大的感慨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到底是有多意志坚强、勤勉求精、胸怀远大啊!我估计这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有这么多励志偶像了吧?
每天被这样的故事熏陶,这觉悟怎能不提高?
怪不得我听到一些孩子聊天时会说,想考出好成绩,就得“作死了学”!(长沙话)
感言:当教育商业化成为必然,家长的焦虑也就成为必然
在这样一个打鸡血的氛围中待上几天,你很难不怀疑自己,是不是还不够努力。当人们发现,原来钱是可以换来更好教育资源的,而孩子的时间是可以被挤压的,就会有家长开始不断地砸钱、砸时间来试图换取孩子更好的未来。
一小拨人上车了,就会有无数家长前赴后继地上车。
这就像“剧场效应”。在一个剧场里看戏,有一个人为了自己看得爽,站起来看。就会有更多人看得不那么爽,也不得不站起来看。最后大家都站了起来,有的甚至站到椅子上看。
当教育商业化成为必然,家长的焦虑也就成为必然。
老师的尽责,家长的努力,让我很难全盘否定校外补习。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积累的方式。看到这么一群努力的孩子,看到他们能从补习中找到成就感,燃起斗志,我和儿子都觉得学一下挺好。
只是我隐隐地担心,如果真的从小学开始,就语数英全科补习、刷题,研究出题套路和做题规律,几年后,孩子们还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欢迎大家来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如果有孩子看到这篇文章,我也非常期待你们的看法。下篇文章,我会和大家分享一点个人浅见。
我是魔斯妈妈,俩宝妈。财务金融领域混迹多年,后因孩子投身教育领域。感谢孩子,让我拥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原创不易,喜欢我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