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琴 >> 电子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追忆似水年华那架老风琴

来源:电子琴 时间:2022/12/2

建国路小学就在西安市建国路上,是一所知名的老学校。我也一样,参加工作至今,已近六十年了,也算是一个老老师了!而陪我一起变老的,除了我的那些个同事,那些一批批入学后又一批批毕业离开的学生外,就是那架我几乎弹奏了一辈子的老式脚踏风琴。

我十八岁那年考上师范学校,二十二岁毕业进入建国路小学。从那个时候担任音乐教师起,我就再没有离开过建国路小学,直到退休。甚至在退休后,学校又返聘了我五年。更不可思议的是,到我七十岁的时候,学校和区上,包括市上的一些音乐教学比赛活动,还在邀请我担任评委。

我来到建国路小学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快两岁女儿的母亲了。我清楚的记得,学校的老校长张益民见到我时,一脸的不高兴。不为别的,只为我挺着一个大肚子!我猜想他当时肯定认为,学校正需要老师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当下没有用的人!也是,那个时候,我已经怀上了航儿,就快生了。

那个年代的人,不娇气。即便生孩子,产假也不过五十六天而已。记得有一首诗叫做《第五十七个黎明》,说的就是产后第一天上班的情景:“一位母亲加上一辆婴儿车,组成一个前进的家庭。前进在汽车的河流,前进在高楼的森林,前进在第五十六天产假后的第五十七个黎明……”

后来的事实证明,张校长的不高兴终于得到了补偿。学校的音乐课教学,我一点儿也没有耽误。可以想象,在那操场旁的几排平房教室,在那工字形苏式红楼里,当孩子们的歌声此起彼伏地响起时,如同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一样的场景,那是多么富有生活和时代气息的画面啊!

航儿到现在都记得,他在建国路小学刚刚上一年级时的情景。全校教室所有的玻璃上都用牛皮纸贴成米字形,防止打仗时震碎的玻璃伤到眼睛。学校那时还组织老师们,在前后院挖了几个防空洞,都在备战备荒。

那个时候,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所以每个班在上音乐课时前,都会派出”精兵强将”去库房里抬风琴。课间休息本来就很短,学生们一般都会抓紧时间在操场上打闹玩耍。但只要知道下一节是余老师的音乐课,班上的男生都会争着抢着去抬风琴!有的在前面引路,有的吃力抬着,有的护着,七八个人高高地举起风琴,那阵势,就好像战士要去威武出征!

别的课不敢说,一上音乐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好像瞬间变了一个人!完全是另一种状态!安静,认真,专注,热情。与上其它课时的厌烦、走过场不一样,学生们特别爱上音乐课!就像有的学生说的,他们喜欢那哪个老师,就喜欢上哪个老师的课。甚至老师的一颦一笑,都会成为他们下课后的谈资和模仿的样板。在课堂上,我曾经看到过,有些同学在偷偷学我一边弹琴一边向上吹头发的动作!他们觉得,当年我的这个动作很美很潇洒,殊不知我双手弹琴时,若不吹去落在前额的头发,我就看不到他们了!现在想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只有音乐是一把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也只有音乐能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灌注泉水。

学校里有两三架风琴,但我就用惯了这一架,就是照片上,我为合唱队伴奏的这一架。这架音色好,皮带换了十几次,琴键和踏板修补了不知多次次,即便后来学校又买了新的风琴,可我还是会用这架老风琴!琴也有生命,人跟琴,处久了会有感情。

估计学校里的其它老师,都没能挨个进过每一间教室。而我和这架老式脚踏风琴不同,我们手拉手,迎着风,自如地像首长检阅部队一样穿过一间间教室,一遍遍用歌声迎来送往了一批批的学生。

这架风琴,弹奏过《我爱北京天安门》,弹奏过《我们向着韶山跑》,弹奏过《北京有个金太阳》,弹奏过《红小兵成长全靠党》,弹奏过《让我们荡起双桨》,也弹奏过《小小竹排江中游》以及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选段,甚至还弹奏过根据样板戏改编的眉户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正是有了这么些多才多艺的学生,学校后来还专门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我在全校挑选了二十多个小演员,排演了独唱、小合唱、大合唱,还有表演唱和歌舞剧,甚至还排演了整场的样板戏!那些剧中李玉和与郭建光的扮演者施雁宾、铁梅的扮演者刘梅、李奶奶与沙奶奶的扮演者韩萍、小常宝的扮演者张萍、李勇奇与磨刀师傅的扮演者娄跟领、王连举的扮演者查民正……还有鸠山、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跳车人等等,虽然有些同学已经想不起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当初那画着浓妆重彩的小脸蛋,至今仍栩栩如生!他们在学校那个小戏台上,一招一式、有模有样的精彩表演,此刻又重现眼前!航儿说的好,在那个年代,因为排演了样板戏,无论主角配角,他们每一个人,几乎个个已都成了全校同学们眼里的明星!直至多年以后的今天,仍被很多老师和同学们津津乐道,让人羡慕。

学校文艺队里,除了演唱、歌舞,还有快板、相声等曲艺表演。那时曲艺相声这种表演形式刚刚复出,广播里一直在播的是马季的《友谊颂》。但在小学生里说相声,整个西安市,建国路小学是第一家!除了样板戏里的这些个小演员,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时表演相声的颜明和周明了!他俩是我组建文艺队后,在市上获得过一等奖的两个搭档: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他俩合说的相声《说一不二》,无论是口才还是表演技巧,在学校、区上乃至全市都轰动一时,深受欢迎,太逗了!

现在学校的教学条件越来越好,音乐课有了课件,有了多媒体,有了电子琴,钢琴,一堂课的内容,估计可以丰富到带你周游世界!但回想那个时候,条件虽然简陋,而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在这简陋的条件下无限地伸展!

小小的音乐课堂,仿佛就是我们的音乐圣殿!一架老风琴,成就了我们对音乐的梦想!正是那架嘎吱嘎吱的脚踏风琴,正是当年对音乐的热爱,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眼前的烦恼,忘记了物质的匮乏,忘记了我们身处何处,甚至忘记了时光。是音乐给了我们安慰和启迪,是音乐给了我们快乐和力量!

这架风琴,从我到建国路小学任教开始,它就一直陪着我,它已然成了我心手相连的一部分!这架风琴,经过了六十年的风雨洗礼,它已然学会了无风自鸣!我弹奏过的每一首曲子,都会在它的身上留下痕迹。我唱过的每一首歌,都会在它的心中留下记忆!即便尘封,也无法阻挡那些音符的跳动!它的每一个琴键上,都曾洒下过我的欢笑和眼泪!它的每一个琴键上,都曾浇灌过我的青春和汗水!

从不卑微!从不依靠!始终骄傲!吼吼,如今的我已经是八十岁的人了,早已离开了讲台与过去挥手告别!而当年的你们,也已经一个个从学校的小戏台走上了人生的大舞台!

我们应该有权利回忆了吧!谁没有年轻过啊,谁没有辉煌过啊!我在想,当你们走在街上,如果遇到你们的老师,遇到每一个同学,都不妨面带笑容地打个招呼,至少在擦肩而过的时候,微笑着点头示意。因为,每个人都曾年轻过啊,就像这架老风琴!(文/寻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