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琴 >> 电子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纽约生存手记18middot和mab

来源:电子琴 时间:2022/7/7
北京最大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46512.html

Day04(5.04)

mabel奶奶,

谢谢你认真回答我的问题。确实,就像你说的,我们一老一小,时代背景也不同,你所体会到的和我的必不一样,你的人生经验和考虑的方面可能也不再适用于我,但是还是很感谢奶奶写的所有的话。在我看来,它们万分诚恳,无比真实,也分外宝贵。我想,我一定会把奶奶的话一读再读的。

对于“随遇而安”这一点,我是有感受的。从小我好像就不是一个性格强势、个性突出的孩子,我总是觉得,得到什么就应该满足于什么,大家在一起和和气气是最好了。如果在和别人分什么糖果啦、玩具的时候,被别人一把抢走了第一眼最喜欢的,我也会细细摩挲手上拿到的那个,并且真心地喜欢上手里的这一个。在我看来,学着珍惜和喜欢我已有的,比去汲汲于我没有的、甚至是去争抢“别人的”,来得更加自然和理所应当。

好像从小学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我在哪里都是可以活下来的。我不需要那么优越的条件。一个人玩过家家的时候,我甚至会幻想我是一个孤儿,出生在一个遥远的村庄,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扯远了,但是从小我的内心是坚定的:我就是能适应各种条件,我不“娇气”,也没有高要求,我在哪里、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找到让自己快乐、满足的方法,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幸福:我会观察石头缝里小小的植物、和小区里的野猫打招呼、向初中上学路上的行道树问好。从小时候姥姥给我讲的故事、爸爸妈妈生活的70年代、电视剧、历史书上,我都能看出、懂得:我出生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我小时候拥有的电脑、电视、课外班和电子琴课,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没有的。

所以我没办法把我拥有的机会视为理所应当,我潜意识里觉得,灾难才是常态、困苦才是常态、吃不饱饭才是常态。我的爸爸妈妈虽说没怎么挨过饿,但他们童年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远没有我的丰富。到了他们青春奋斗的年岁,正赶上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他们赚到了能供房、买车的钱,一步步实现着“过更好的日子”的理想。我问过爸妈,他们觉得很幸福。我出生之后,他们把他们觉得最好的给了我,从开放的育儿观念,到奥数、速写、羽毛球,但这些是他们不曾拥有也不曾享受的,除了让我“珍惜”,他们不知道怎么教我面对这些向我扑面而来的好的条件。

?

所以说,我能想到的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有着不同的心路历程、痛苦和幸福。没有哪一代可以指责或评判哪一代,谁也不必羡慕谁,最好的是逐渐了解、理解,其次的是尊重、不去横加干涉,再次的是保持距离、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我现在的想法,可能很虚、很模糊,也有和爸妈的矛盾作为背景,以后也可能会有变化。但是目前,我把心里想的话告诉奶奶,觉得和奶奶能相互坦诚交流,很幸运也很好。

这周是spring学期的最后一周课了,也是我的学生生涯的倒数第二个学期。今天合唱课结课了,我们在学院演出,男朋友看了线上直播,朋友过来帮我录像,可以发给奶奶看!今天上了两节课,明天两节,后天还有两节,我这学期就结束了。现在11:42,我答应自己要早睡,就先去睡啦!

很喜欢和奶奶交流的,

书晗

?

Day05(5.05)

奶奶好!

合唱团其实是一门课,叫ensembleperformance。我们大家来自不同的专业、院系;也有一位伙伴来自周围的社区,不是学生。指挥是我们学校的教师学院TeachersCollege的教授。我们每周二下午5:45-6:45在线下和线上相聚,能来线下的就到学院的一间教室练习,在线上的打开电脑,加入zoom会议,在大屏幕里和我们一起合唱。我一般是去线下,体验感和参与感比较好~

这门课我是选了0学分,不计入毕业要求,只是凭兴趣参与。每周一小时的合唱,有时(特别是我男朋友从英国来看我的时候)懒了,就不想费事跑过去练;但大多数时候,我是很开心每周能有时间和大家一起唱歌的。虽然我的参与并不算积极,不会主动带大家练声、放松、做准备活动,只有一次排班表排到我了,我才扭扭捏捏上去带领(哈哈)。很多时候,下午唱歌的时候脑子也混混沌沌的,感觉状态还没到就下课了。不过不管有多少不如意和不圆满,最后的演出还是很开心、很满意的(就是短了点,哈哈哈),而我也终于圆了“参加合唱团”的梦。

初中的时候,年级组织合唱比赛,我记得我妈妈找了她的学生家长来帮我们排练,当时唱的是《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初中最喜欢的英语老师也来帮我们排练。在她的目光注视下,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和女低声部的其他同学完全融合在一起,又和女高、男高、男低几个声部的旋律配合,形成一股美妙而多元的曲调,缓缓诉说着我们对于初中班级的不舍、对于初中生活的留恋。

可惜,合唱比赛结束了,这样的合唱机会也就没有了。

但是那种既保留自我,又融入他人,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美妙,一直在我心里,等待着下一次机会。大学,我也曾去参加合唱团的audition,不记得是面试没过、还是排练时间有冲突,最后只参与了他们的圣诞合唱,那是报名了就能进的。我大学两个最好的朋友,雪雪和船长(是的,船长!)都是合唱团的,可羡慕她们啦~

后来高三和大学看过一部叫作《薛定谔的猫》的国产网剧,后来改名《少年有点酷》。那是一部音乐剧,里面的新四季合唱团担任了主要的歌曲唱段,整个故事也是围绕着一名高中老师时间穿越、组建这个高中生合唱团来写的。最喜欢里面的《你是我的家》、《新鸳鸯蝴蝶梦》。还有还有,我第一次听《Seasonsoflove》就是高三追剧的时候听到里面唱的!昨天我们也唱啦,真是追梦成功!

?

后来迷上了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除了带我入坑的那首正经中带着逗比的《张士超你昨天晚上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还有他们的团歌《彩虹》,以及《道别是一件难事》、《我喜欢》、《外婆》,都是我在写论文的时候可以循环播放也不会干扰我的,反而会让我如入无人之境,随着他们的歌声进入一个专注码字的境界之中。去年七夕,本来要和男朋友一起去看他们在深圳的演出,票都早早排队抢到了,结果因为疫情取消了,成了遗憾。希望今年回国能还愿。

要去上这学期倒数第三第四节课的,

书晗

?

Day06(5.06)

喜欢奶奶!哈哈哈哈哈最喜欢说自己的恋爱啦!他回国的,正因为他这么坚定回国,我才也不考虑留美工作一两年的选项了,虽然说嘴上说着可惜,但心里其实也是欢喜的:能和男朋友一起在深圳工作、生活、组建自己的小家,是值得憧憬的未来了。虽然听起来“没有我”,但是我真心觉得,只要和爱的人在一起,不论在哪都是“家”。

何况我们俩谈恋爱的这两年多里,总是异地、总是聚少离多,真的有点受够了。现在他在英国,我在美国。之前疫情的时候我先回了国,他机票取消被滞留在美国。再之前,从哥本哈根交换之后的那个寒假,他在南京,我在深圳。

所以说,我们其实是两个很难遇到的人:他出生长大都在南京,我5岁就到了深圳。他大学是在康奈尔读的,在纽约州;我是在范德堡,在田纳西。如果不是在同一个学期去到同一个城市、同一个项目交换,可能我们一辈子也不会遇到。

那么就来讲讲哥本哈根的那一学期吧!我觉得,那是我大学四年里,最最难忘、最最珍惜、最宝贵、闪着金光的、纯粹的快乐的一学期。那是大三上,我刚从两年美国大学的“苦海”中脱离出来,带着有点抑郁的心情,来到了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北欧城市。太,自,由,了。我住在寄宿家庭,和一对老爷爷老奶奶住在一起,平时吃穿不愁、周末有住家带我出去玩。课业也不繁重,都是我自己选的、喜欢的课。

?

我们的教学楼在市中心,我周一到周五去上课的日子,总是早早起床,走十几分钟去火车站,坐着红色的小火车一路到城里,然后转地铁,下了地铁站再走十分钟就到教室了。在火车上,我拾起了小时候学的速写,借着画画课作业的名头,画地铁上的人。从到哥哈的第一周开始,我拿着第一节画画课老师带我们到flyingtiger(丹麦常见的杂货、文具店)买的速写本,在火车、地铁和大巴上画啊画,画乘客、画自行车、画窗外的景,走到哪画到哪。有了男朋友之后,我和他一起去冰岛,就画冰岛的苔原、雪山、溪流、瀑布。当下描摹不出来的,我就画照片。一个学期下来,也有一大本了。

在丹麦,我终于释放了我的天性:自由,没那么爱干正事、没那么爱学习,有很多除了学习之外的爱好:画画、唱歌、写作。哦对了!“姜味的可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