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熊翎好来说,钢琴是她“看”世界的唯一方式
坐上琴凳,闭目呼吸,再睁开眼时她没有焦距的双眼似乎亮起了光。她表情专注,十根手指在琴键上灵巧地翻飞,像十只美丽的蝴蝶。对17岁的失明女孩熊翎好来说,没有钢琴就没有生命,钢琴是她“看”世界的唯一方式。
5月16日,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四川省7名“全国自强模范”、4个“全国助残先进集体”、4名“全国助残先进个人”、4个“残疾人之家”和1名“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视力残疾一级、凭记忆坚持学习、通过钢琴十级考试的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熊翎好作为“全国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
失明
你说的黑是什么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你说的黑是什么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熊翎好的意识中,“黑是所有颜色混在一起,白是没有颜色”,直到后来,老师告诉她“颜色是光线的反射”,她才有了正确的概念。但黑白到底是什么?17年来,很多人都问过熊翎好这个问题,她只能无奈地这样回答对方。
17年前的一个暮春,医院降生,6个月早产儿,“只有两斤多点”,被送进保温箱吸氧。两个月后,熊翎好脱离生命危险,眼睛却看不见了。发现女儿看不见后,林春蓉带着女儿跑遍全国各地求医。林春蓉今年45岁,“从没想过放弃,也从没想过要二胎,只想一心一意把女儿培养成才”。
5月17日晚9时许,扎着马尾、穿着黑色T恤黑色运动裤的熊翎好,坐在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琴房略微偏了偏头,“看着”记者的方向说,“我很幸运,是一个奇迹。”
就在此前半个小时,记者来到盲生宿舍,地面铺了一层绿色橡胶颗粒板,有孩子提着保温瓶或水桶来回走动。“熊翎好,记者找你。”老师在教室门口喊了一声。熊翎好“望”向门的方向,先是愣了几秒,随后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嘴里一边念着“怎么办怎么办”,一边吞掉最后一口奶油蛋糕,再迅速冲出教室,径直跑到走廊尽头的洗手池里洗了把脸。
“我不知道你这个时候来,所以都没好好收拾自己。”保持整洁的衣着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是她认为尊重别人的基本原则,她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马尾辫,带着记者摸索着走进了旁边的琴房。“这里有一道坎。”熊翎好提醒初次到来的记者。“在黑暗中,可能我比你‘看’得更清楚。”她随即补充。年熊翎好从老家绵阳转入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念小学六年级,就算看不见,4年时光也足以让她熟悉学校的每个角落。
坐下来后,熊翎好腰杆挺得笔直,声音洪亮,很爱笑。但灿烂的笑容背后,是17年来一直生活在无止境的白夜中,“不觉得黑,也不觉得亮,就像我现在意识知道天黑了,但眼睛没有感觉。”不仅感知不到颜色,连物体也全靠想象。“长方体,应该有一个大大的琴箱”是熊翎好眼里6岁起一直陪伴自己成长的钢琴的模样。
光明
用钢琴“看”世界多次获世界级比赛大奖
对熊翎好来说,没有钢琴就没有生命。她6岁开始学琴,与音乐结缘则要追溯到更早。“她两三岁时偶然听到一首歌,之后自己爬上电子琴去试着弹,当时我还觉得弹得挺像。”林春蓉回忆,之后熊翎好开始学电子琴。
五六岁时,一次在街上闲逛,熊翎好听到从琴房里飘出来的钢琴声,当时觉得“很好听很受触动”,从此在家人的支持下踏上学钢琴的路。“妈妈十分支持我,不论刮风下雨,她都会陪我去上每一堂钢琴课,而且认真记下老师讲的内容。”回忆学琴的经历,熊翎好充满对母亲的感激。刚开始练手型时,只能靠老师把手指硬扳成弹钢琴的样子,“老师也没法,只能不停告诉我放松。”
对看不见的熊翎好来说,熟悉键盘和曲谱才是最大的困难。钢琴有88个键,曲谱更复杂,高音、低音、和弦、高八度都需要区别。在老师的帮助下,熊翎好通过找中央区域,逐渐熟悉了每一组键盘,再通过记忆黑白键的顺序和位置来记住琴键。“只能靠感觉,跨度大的手型反复练习,练到熟悉为止。”就这样每天花两三个小时来记忆,彻底熟悉键盘花了熊翎好两年时间。
凭着勤奋努力,12岁时熊翎好就拿到了钢琴十级。现在除学科课程外,每周一到周五熊翎好会抽出两个小时练琴,周末则至少花三四个小时。
从6岁学琴至今,11年来,熊翎好带着钢琴走了很多同龄人没去过的地方,这是她“看”世界的唯一方式。香港、上海、北京……女儿的每场比赛,林春蓉都没有缺席。
年,11岁的熊翎好以一首《彩云追月》获得香港世界青少年“金紫荆花奖”音乐、舞蹈、器乐、美术艺术大赛最高奖;年,以一首原创歌曲《梦中的小狗》登上了江苏卫视《歌声的翅膀》节目;年,获“李斯特纪念奖”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四川赛区选拔赛自由选曲少年组一等奖……提及女儿得过的荣誉,林春蓉语气里有说不出的自豪。
梦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想看看自己、给父母做顿饭
熊翎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