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琴 >> 电子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培养琴童,一个家庭的付出与拉锯

来源:电子琴 时间:2022/10/16
北京酒渣鼻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310/8733705.html

培养琴童,一个家庭的付出与拉锯

转载自人间thLivings

有的专家写畅销书,教人如何做一个不吼不叫的父母,但是她相信没有一个专家,可以教人做不吼不叫的琴童父母。

配图

《钢的琴》

1

站在幼儿园大班的队列里,光光是个子最矮的孩子之一。

她牵着老师的手,跟在队伍末尾,肩上的书包带像麻花一样拧着,手里拿着没来得及塞进书包里的数学作业,目光追随着一旁花坛里的甲虫。老师看见站在走廊上的九川,拍了拍光光的肩膀,示意她可以回家了。光光这才一脸茫然地从甲虫身上回过神来,跟老师说了声“再见”,笑嘻嘻地向九川冲去。母女短暂地拥抱了一下,两人手牵着手走出幼儿园大门。

“妈妈,我能不能去公建楼玩一会儿再回家?”刚迈出大门,光光就在路边停下脚步。

“7月份就比赛了,得抓紧练琴。”九川握了握孩子的手,把她拽走了。

光光把向往的目光投向不远处的小区公建楼。那是一个坐落在高台上的建筑,底楼是一片开放式活动区,空旷平坦,还能遮阳避雨,是小区孩子们结群疯跑、骑车撒欢的好去处。很多家长在学校接了孩子之后,就去那里一边扎堆聊天,一边任由孩子们玩到吃晚饭再回家。

上中班前,光光也经常出现在那里。可如今同班孩子们嬉闹的身影、欢快的叫声似乎离她很遥远。虽然脸上有些不情愿,但她没有再次请求九川,只是乖乖地牵住妈妈的手向家走去。

年8月,刚满4岁的光光开始接触钢琴,到如今已将近2年。尽管她是班里最早开始学钢琴的孩子,但光光的钢琴老师仍认为,“这个年龄还是有点晚了”。

“最好是从3岁多开始学,只要手指不是特别特别软就行。毕竟幼儿园时间自由,早学一点,到上小学时就已经很厉害了。”

九川不敢想象让一个3岁孩子每天坐在琴凳上吊腕的景象——自己3岁的时候,还天天在城墙根儿下挖草根玩呢。

九川是个编剧,平时喜欢听古典乐、国外流行乐。她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台雅马哈电子琴,妈妈也带着她去少年宫上过几节课。虽然后来以她年纪太小看不懂五线谱为理由放弃了,但她还清楚记得,自己学的最后一首曲子是《卖报歌》。

她对于母亲没让她学琴,倒没有特别遗憾,毕竟90年代的北方三线城市,学乐器的孩子凤毛麟角。没有学琴的束缚,九川可以和伙伴们放了学就去河边公园玩个够;回到家边吃晚饭边看动画片;写完作业就跑去大院里的路灯底下拍画片,要不然就打着手电筒摸知了猴儿、抓蛐蛐儿。

那时她没听说过哪个小孩子一放学就被拉去兴趣班、辅导班,或去琴房苦练。音乐对于她来说就是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时随身听里的许茹芸、周杰伦、马克西姆、莎拉·布莱曼、里查德·克莱德曼。只有在那个时候,世界变成了一块舒坦、干净的棉花云朵,再没有没做完的数学试卷和恼人的同班男生。

后来上大学时,一位弹吉他很厉害的学长好友对她说:“音乐最重要的是会欣赏。会不会弹不要紧,能用心欣赏就足够了。”这正是她一直以来的想法。那时的她,从没想过将来有一天,自己竟然会在音乐这条路上“鸡娃不息”。

提起让光光学琴的初衷,九川现在已经记不太清了。

也许是自打会咿咿呀呀地唱第一首童谣开始,光光唱歌就从来不跑调;也许是美吉姆音乐课的老师夸光光“特别有节奏感”;也许是这个过分好动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聆听各种风格的乐曲,“对音乐很有感知力”;也许是正巧那年小区里有家钢琴机构开张,99块钱4节体验课,光光表现得比其他孩子都要感兴趣。

接触钢琴圈子的时间久了,九川发现光光身上的这些“天赋”并不值一提。真正的天才琴童,就像颗耀眼的星星,是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长,直接给人以观感震撼的。像光光这样每次开新谱子都要哭,总在一个地方反复出错的孩子,就是普娃中的普娃,最废老母亲。

光光从4岁开始学琴之后,每天的练琴时间不少于1个半小时,第二年增加到2小时;每一年没有练琴的天数,一只手绝对数得过来。九川认为,孩子学琴让一家人都付出了太多。悠闲和谐的生活变成了回忆,家里的所有人都因此而丧失了某些东西。

可是,没有一个人准备让孩子停下学琴的脚步,甚至包括光光自己。每次练琴练哭了,光光抹完眼泪,还是愿意爬上琴凳,说要继续弹。于是,九川就更不能退缩,要陪着光光上每一节钢琴课,从认识第一个音符do开始,写回课记录、讲解笔记,记家庭作业的人是她,每天陪练、打卡,一遍又一遍纠错的人也是她。老师每周讲1个小时的课,她用7天的时间来帮光光一点点消化,用她的话来说,“我就是孩子的前额叶”。

这句话也还有另一层意思。

2

年的大暑那天,是九川的人生转折点——29岁的她第一次做了妈妈。

有了光光后,她的事业一度停滞下来。从前的她喜欢独处,喜欢安静地思考,而孩子让她的人生改头换面。她的每日书单从散文诗变成了《正面管教》,因为不想把孩子送回老家,丈夫工作又很忙,她几乎是独自一人把光光带到5岁。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第二个女儿香香也降生了,姥姥李棠参与到育儿工作中来。虽然帮忙的人手增加了,但因为种种琐事,她还是无法脱身,安宁,变成了一种奢望。

在这种种琐事中,钢琴算一个,前额叶也算一个。

她从书上看到,前额叶是人的大脑前庭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神经组织区域,“负责”人的行为管理、情绪控制、信息整合等高级认知功能。前额叶通常要到18岁才能发育完成,小孩子们疯跑大叫、手脚不停、无法自我约束、情绪过于激烈等行为,都跟前庭发育不成熟有关,又叫作“感觉统合失调”。

大部分孩子的感统失调症是轻微、暂时的。在幼儿园阶段,他们的脑神经会自动发育成熟;而有些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却变得愈发好动、冲动、容易分心。这样的孩子,很可能在小学后被诊断为多动症。

九川之所以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