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琴 >> 电子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石叔诚业余司机可以不要驾照吗业余

来源:电子琴 时间:2022/11/15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qwzj/

一个经常令我困惑的话题:“我们只是业余弹弹钢琴,您可别用正规的专业标准要求我们!”

首先应该分清楚,“业余”与“不正规”完全是两回事,难道“业余”就可以不“正规”吗?难道“业余”司机就可以不要驾照吗?究竟什么是“业余”?“业余”学琴应该怎样学?学什么?也许很多人并不清楚,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业余”

其实,开始学习钢琴百分之百都是业余的。就是你后来成为了职业的钢琴演奏家,在你的初学阶段也还是业余的。不仅我本人是这样走过来的,就是当今年轻的钢琴演奏家们也都是从“业余考级”“业余比赛”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所以,“业余”的真正概念实在应该理解为“课余”才对。我们在举行钢琴比赛时常常会分成专业组与业余组,那只是以是否在专业院校主修钢琴为界,在规定的曲目难度和曲目量上有所区别而已。

严格地说,只有在就业后才能真正区分谁是业余,谁是专业,却又实实在在不能用这两个词来代表其音乐水平的高低。我见过很多钢琴“专业”者不仅不能演奏,甚至连一些起码的专业知识都不懂;也见过很多“业余”的音乐爱好者具有渊博的音乐知识和敏锐的音乐感知力,令我钦佩。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业余学钢琴就可以随随便便,或另有一套业余的学习方法,甚至是业余的弹奏方法,更不存在业余的标准。

接下来的几篇,主要针对所有在课余学习阶段的人,应该怎样学和学什么的问题。其课余涉及的对象基本上应该是学前儿童和在非专业院校的小学生与中学生。

以什么为目的

有太多的人特别强调基础的重要性,我是赞同的。但他们常常是以培养专业的钢琴演奏家为目的,过多地强调如何加强手指技能等基本功(或称童子功)的训练,这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这个基础,应该是通过学习钢琴,去打造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及表现音乐的基础,而绝不只是演奏技能的基础。

中国目前业余学钢琴的大概有几千万人,有人是短期学几年,有人计划长期学下去;有人想增加音乐素养,有人想成为出色的演奏家等。可能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想过为什么学。不争的事实是,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日后是不会以钢琴表演为职业的(能成为优秀钢琴演奏家的肯定更是凤毛麟角)。何况年轻人日后的成长道路无法预知,更没有人可以将前人的成功历程在自己身上复制。然而无论如何,你只要开始学了,就要正规去学,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打好基础,要有目的性地达到学有所获。这个“所获”就是通过钢琴这个学习音乐的最佳乐器,使自己逐渐地懂音乐,逐渐地爱音乐,逐渐地能够感知音乐。只有这个“所获”才是货真价实的。试想,我们几千万的琴童都能够如此有“所获”的话,其意义将远比培养出几个金字塔顶尖的钢琴家大得多!

以“学有所获”为目的,学习钢琴绝对是所有乐器中的不二选择。钢琴具备了我们在音乐中使用的所有音符,高音之高超过乐队中的短笛,低音之低又超过乐队中之贝斯,这些通过钢琴的两行五线谱和手下的八十八个琴键都可以轻易认全。只有通过对五线谱与键盘的视觉认知,我们才会对音乐有全面立体化的听觉认知。这恐怕就是全世界学习音乐的人都必须具有钢琴基础的主要原因。

我们曾经把另一个键盘乐器——电子琴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乐器也是这个目的,因为相对钢琴来说电子琴更经济而且便携。然而它致命的缺陷是它的键盘与电器产品的按钮一样,只有接通与断开两档,任何人按下都发出同样的声音。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它获得必要的音乐知识,却无法通过它像钢琴或其他乐器那样获得音乐的表现力。而钢琴则是具备最丰富表现力的乐器。

我见过不少学了十几年钢琴的人,除了能弹奏上课的曲子之外几乎什么都不懂。不仅起码的大小调性、大小和弦都搞不懂、分不清,连什么好听什么不好听也分辨不出。如果从小学钢琴到长大成人,除了长年累月不停地弹曲子(并且不可避免地随弹随忘),什么基本知识都没学到,什么音乐感觉都没有,何苦呢?

培养的是什么

以“学有所获”为目的,在我们弹奏钢琴的时候必须将培养“耳朵”置于培养“手指”之上,用“听”指导“弹”。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在“课余”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甚至诸多的牺牲,换来具有实际意义的回报。

假如你以后成为了钢琴演奏家,你会切身体会到:正是在基础学习阶段,养成了用听来指导和监督你的每一步进程,才由此逐步掌握和控制了钢琴的声音,理解了作品。也逐步掌握了练琴方法,提高了演奏技巧。假如你以后成为了音乐教师,你会发现:会弹远没有会听重要。你尽可以胸有成竹地指导你的学生如何正确地演奏(也可能是演唱)。重要的是,你完全有能力指导那些你自己力所不及的作品。因为你具备了良好的听力基础,心里有了标准,能够鉴别。正如美国作曲家格什文(GeorgeGershwin,—)说过的:“音乐听得越多,就越能品评鉴赏,才能知道音乐怎样才是好的。”

假如你从事了音乐以外的任何职业,你更会因为曾经的一段课余钢琴学习所获得的听力基础,而具备了超常的音乐感受力,超常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水平。尽管不再练琴,手指的基础可能会渐渐衰退,耳朵的基础却永远不会丢失。你只会越来越爱音乐,越来越多地从音乐中领略到艺术经典中的深邃内涵与精神力量,你的素养与品位也会越来越高。

由于在课余学习钢琴的阶段获取了良好的音乐基础,你可能又选择了其他乐器,也可能改学了作曲或指挥,也可能成了音乐评论家或是演员、导演,也可能成了演出经纪人或是乐器制造家……无论在哪儿,你的“音乐耳朵”都将具有高度的价值,令你卓尔不凡。即使从事了与音乐貌似无关的科学、医学等专业也同样如此。大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就说过:“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

文章转自《音乐周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