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们都明白,自己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孩子小的时候,不想写作业、不想学习,自己还能骂一骂他、批评一下他,可是等孩子长大了,自己难免有够不到孩子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孩子靠自觉走接下来的路了。
因此,培养孩子的自觉性是古往今来大多数父母都很关心的事情。可是有的爸爸妈妈就会发现了,孩子不愿意干什么事,自己说一说,可是下次孩子还是不听,自己又怕说多了孩子会依赖自己,成为一个“妈宝男”“妈宝女”,真是头疼。
其实,靠孩子自己自觉,或者逼孩子自觉都是不恰当的方法,唯有适当引导,孩子才能发现自觉的小窍门,才有可能真正自觉。
想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只靠他自己,可能父母的期望都会落空
第一、孩子并无前瞻意识
有一次去领居家做客,领居家的闺女就跟她的爸爸妈妈说,自己的好闺蜜电子琴学满级了,现在又学钢琴呢,另一个好闺蜜古筝弹的非常好,为什么自己就什么都不会呢?她的妈妈就说:“小时候让你去跳舞,你看着弟弟去学跆拳道了,自己也非得去,谁让你没选对呢,现在都没用了。”
那个女孩就反驳说:“我那么小懂什么,我不去你们就不能逼着我去吗。”我听了觉得小女孩说得挺有道理,父母觉得给孩子选择是对的,可是在孩子还不能理性判断的时候,全凭孩子做主,很容易让孩子后悔。
第二、父母不主动,是培养缺失
有些爸爸妈妈想靠孩子自觉,是因为害怕自己过多干涉会让孩子更不自觉,依赖自己,可是有的爸爸妈妈想靠孩子自觉,却是因为觉得逼着孩子会产生很多麻烦,容易生气,有一大堆麻烦。
网上有位妈妈说,自己之前工作太忙了,没有精力看着孩子学习,就算有时间,可是一说孩子孩子就生气,自己太累了,所以就想放一放,现在想想,其实是自己怕麻烦,真是后悔。让孩子自觉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中间会产生许多矛盾,父母不能因为怕麻烦就指望孩子自觉。
第三,靠孩子自己,实际是“假开明”
指望孩子自觉,可能听起来是开明的举措,爸爸妈妈没有过多干涉孩子,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顺着自己的天性成长,可是,结果却往往不如人愿。对于孩子来说,孩子长大后再回想自己的童年,觉得自己当时太小了,贪玩,错过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感到很后悔。
对于父母来说,自己看似开明的举措,没有得到孩子的感恩,也没有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是要建立在孩子有一定思考能力的时候,而不是一股脑让孩子瞎选。
父母通过逼迫的方式,培养孩子自觉性,可能不能长久保持
其一、逼迫出来的自觉性,让孩子更容易懈怠
爸爸妈妈看到孩子不自觉,会忍不住去说孩子,适当地提醒孩子会给孩子敲响警钟,可是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太小了,很难指望他们自己有一天开窍,于是走上了“指望孩子自觉”的另一端——逼迫孩子。
当孩子好不容易有周六周日两天时间放松的时候,爸爸妈妈不会想着让孩子想想周末的安排,而是给孩子制定好时间表,从起床到睡觉都给孩子安排好了。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觉得这种方法很管用,可是等孩子住校了,远离父母了,没有人给孩子安排好一切了,孩子会更容易懈怠。
其二、逼迫出来的自觉性,孩子不懂自觉地窍门和真谛
自觉是自己有内驱力,自己有信念,想要去做成这件事,或者想要通过坚持见到成果。不管是三分钟热度也好,长久坚持也好,孩子想做的时候,有人阻止也会想方设法去做,不想做的时候,会很容易坚持不下去。
自觉的窍门就是“信念”,没有人会永远充满动力,永远精神饱满,可是有信念的人会在犯懒的时候更容易坚持下去。所以,没有信念的孩子,爸爸妈妈不管是指望孩子自觉也好,逼迫孩子自觉也好,孩子都不容易坚持下去。
适当地引导,循序渐进,才是孩子自觉性养成的窍门和真谛
适当引导,恰到好处地给孩子“戴高帽”
这里的“戴高帽”其实是夸张了,意思跟夸奖孩子差不多。举个例子,网络上有位妈妈分享自己“骗”孩子的日常,自己想让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假装笨手笨脚,然后跟孩子说:“儿子啊,妈妈怎么这么笨,怎么就是学不会啊,你看你怎么就能做的这么好啊!”
果然,孩子就更有动力了,然后哼哧哼哧就把家务活干完了。爸爸妈妈们可以适当夸奖孩子,让孩子在某件事上充满信心,产生自豪感,只有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好,孩子才愿意主动去做。
循序渐进,从生活的点滴开始培养
有些孩子过了十分钟就学不下去了,就要出来喝喝水,上上厕所,其实不是孩子真的想要不自觉,而是孩子觉得学习的这十分钟就像一个小时一样漫长。这很容易理解,学习的时候感觉度日如年,可是玩起来却觉得一个小时像十分钟一样快。
爸爸妈妈也不要太去苛责孩子,而是应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可以给孩子在书桌前放一个闹钟,或者给孩子定一个闹钟,不管是玩的时候还是学习的时候,闹钟不响不停,一响就要马上结束。有了时间观念,孩子会更容易自觉。
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父母来说可能像是在渡劫,可是这劫渡过去了会有不小的收获。所以,爸爸妈妈别放弃,要陪孩子一起坚持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