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琴 >> 电子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和师姐直播之后

来源:电子琴 时间:2022/5/17

以为录了屏,就没录音,结果屏也没录好。答应给国外同学看回放,做不到了。那就总结一下吧。有点流水帐,不好意思。今天开始有至少一周,爷爷奶奶回老家去,我们开启高浓度带娃模式,明后天的课程总结得晚点出了。

昨晚和师姐做了个家庭教育分享的直播连线,主要师姐回答征集来的问题和现场作答。之前征集来的问题是这样的:

1、佛系教育怎么抚平内心焦虑2、怎么教育青春期男孩3、怎么让孩子摆脱拖延症4、怎么不叫不吼和小学生相处5、对幼儿园孩子怎么做赏识教育6、对幼儿园孩子怎么做情感和鼓励教育7、怎么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自己

师姐自认为自家做得最好的一点是,真正做到了尊重孩子,因此几乎没有和孩子之间起争执又吵闹的事情发生。比如孩子小的时候,不想理发,那就先算了,过两天再商量,同意了再去理。又或者问孩子,家里有了很好的电子琴,要不要学一学,孩子不愿意,就没学了。当然会有父母觉得,小孩子,逼他一下,可能就喜欢上了。不过师姐夫妻没有太在乎孩子怎么样多才多艺吧。后来也问过孩子,要是小时候学了琴,现在多一个才艺,是不是挺好的。孩子说:“没有如果。”

师姐的女儿只上过画画班,坚持到初三,高中住校才停掉。没有考过级,当是闲情逸致,放松之举。爸爸会下棋,女儿却是从别处来的兴趣,和爸爸学了一阵,9岁的时候拿过中国象棋的全国第六,应该是有天分的,但也没有去专门拜师精进。当真是自己高兴就好啊。

师姐说,小孩子天生都爱学习,问东问西。后来不爱学习了的话,可能被大人扼杀了。不是看书才叫做学习,动手也是学习。孩子对哪一方面的事物有兴趣,喜欢去学,这个不可能全部遗传自己,如果看到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也要尊重并支持其发展。一起看书也好,一起玩游戏也好,甚至一起看经过挑选的电视节目,都是学习,也是陪伴。

说到陪伴,师姐的观点是,尽量不要孩子太早住校,留孩子在身边时间多一点,家长发挥多一点影响力。因为家长从始至终,都有孩子的“老师”的角色。有家长花很多钱送孩子去很多兴趣班,却不想自己陪孩子一个小时以上,甚至说不陪孩子能多活几年。师姐针对这个,一针见血地说:“这是因为过去陪得太少了,所以觉得陪孩子很吃力。”

如果对孩子大吼大叫,并不是当时的问题,而说明过去的教养出了问题,即小时候没有把规矩树立好。一两岁的孩子都好管,但很多人那个时候随便,没树规矩。到了四五岁,孩子有脾气,或者看出来,不听父母话也没什么大不了,就会不听话,这个时候大人采取吼,意思是正常手段规范孩子已经没用了。

如果从孩子小,或者从现在起,把规矩树好,全家人一致遵守,能慢慢扭转吼叫的局面。另外,我们和陌生人不会吼,因为有理性,吼也没用,甚至有副作用。对亲爱的家人吼,说白了只是发泄情绪,不能解决问题。这里我想到自己吼叫的缘由,往往不是孩子的行为有多么令人发指,而是那个时候自己有压力,本身烦躁,或者是不满意孩子爸爸的管教方式,从而用吼来宣泄情绪。

师姐说,想吼的时候,先照照自己~

关于佛系育儿,师姐认为,很多人误用“佛系”。真正的佛系是随缘但不随便。如果孩子不想学某样东西,没问题——人无完人,孩子可能是普通人,就像自己也是普通人。有成绩样样好但有其他弱点的孩子,也有普普通通但是你怎么说他都不生气的孩子。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佛系的真正意思吧。

关于青春期孩子,忘了师姐怎么说,就记得她家的女儿没有特别叛逆,反而到了高三,还是有很多话和爸妈讲,也特别自豪自己的爸妈是非常开明的父母。

最后说说父母的焦虑。师姐直说女儿成绩上不了,但他们夫妻不焦虑。女儿有自己的主见、规划,会自主学习,不认为自己很差,有自信,将来会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不会有问题。最重要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做一个善良的人,有一技之长,保持努力进步,有什么理由找不到工作,遇不到贵人呢。

引用几段直播后群里的讨论:

我记得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生前,最希望的就是别少胳膊少腿,是个正常的孩子,但是出生以后,要求和期望就会越来越高。这也正常的,但是同时也需要立足现实,已经拥有的其实就已经很棒了,所有的进步和收获以及成绩都是我们意外的惊喜。

我是真心觉得,现在这些孩子,比我们自己同年龄的时候要强很多,所以我真的没有过多的要求啦~~我还挺满意的

其实父母越是知足不焦虑,对孩子的态度也容易积极平和,孩子反而会积极进取啦~~

师姐

我觉得,我们作为父母或作为个人减少焦虑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或答案,人生过程中一直是学习和追寻的过程。孩子也好,我们自己也好,假如出现什么障碍或什么问题,答案也许不那么容易马上找到,有些问题也许解决方案也不是那么完美。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去努力,从自己身上,找主观的以及客观的原因,做到尽人事。嗯,这是我自己的态度吧。大家参考就好。

师姐

关于“佛系“育儿的观点我很认同。佛系不是完全撒手不管,而是要有方法地管,尊重孩子特点顺势而为,随缘而不是随意。真正的“拼爹拼妈”,不是拼父母是否名校毕业是否高知或高薪,而是父母是否过好自己的人生,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平等尊重。父母不是完人,需要持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成长自我,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阿杜妈

和谐共作,平等相处,该道歉道歉,该感谢感谢,不要,仗着自己是父母,以为是高人一等,就能够居高临下,放平心态,亦师亦友,以身作则,先身教,再言传!

晋芊妈

丽萍老师提到的:每个人都有缺点,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是一样的

想要进步就要面对自己的缺点,以另一个角度平衡地看待缺点,换一个动机获得力量攻克缺点……

这个点触动我的心了

馨妈

其实孩子还是很有规划的,是我看她数学老是徘徊90左右,我焦虑了,看她的学习劲头,听了丽萍老师的话,我感觉我还是放宽心,让她自己做主吧

一妈

还有很多事,父母可能都担心过,幸好他们最后没干涉。我现在想来,这是一个孩子能自觉进步快的最好方法。比如我年轻,羽翼未丰,但我自己清楚羽毛一根一根怎么来的,就算还难看得很,心里清楚,还会怎么长。如果家长说你太丑了,我来帮你,那就没自信,也没机会自知了。

我还记得那种有点失败,有朋友安慰,又振作,又努力的感觉,特别美好,真是青春敢作又敢当,只有青春不怕失败。希望家长体会孩子成长的这种微妙感受吧。

王璐

直播最后,我们也聊了好学校、好老师的问题。我非常赞同师姐说,好的老师——那种不仅学术好,人品也好,可以做孩子精神导师,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老师,就算在名校,也属凤毛麟角。归根结底,孩子自身是品格很好的,也努力追求进步的,才会有更大机率遇到好的老师和好的朋友。

对了,师姐的名言:“我读了名校,最大的收获是,不再迷信名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