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琴 >> 电子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眼花缭乱的兴趣班,这么选才不迷茫

来源:电子琴 时间:2022/5/30

慢父母有偿征稿,详情请在后台回复“投稿”

文|萌芽

本文由|萌芽研究所BUD(myyjs_bud)

授权发布

  相信大家对兴趣班都有很多疑问:   科技类兴趣班怎么选?   美术画画班的品质如何保障?   校内校外机构哪个是首选?   学xx特长有没有未来优势?   ……   的确,谁也没办法判断到底孩子选一项兴趣未来怎么发展,很多妈妈的困扰是到底要报什么,以及报了后孩子的时间怎么安排,如何判断学习质量,又如何评估学校效果,投入产出比一直都是困扰大家最大的问题之一。   这方面作为一个调研功夫做得很足,前后引导很谨慎的妈妈来说,我还是可以好好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朋友们的,让大家在选择兴趣班时,可以少走点弯路。   我家两孩子选兴趣班也好几年了,学过的类别也很多,接触过钢琴、画画、篮球、足球、网球、机器人、科学、围棋、国际象棋、声乐、合唱等不同类型的兴趣班,有些是线下课,有些是网课,有些是短期班,有些是长期班,但整体来说,都有帮到孩子在时间内达到效果,并且顺利开展下去。   我的感触就是,在选兴趣班上,要积极鼓励孩子主动选,多尝试,最后有针对性做减法,才能让孩子把主次区分出来,领悟出对坚持的更大意义。1结合性格、年龄选兴趣   现在兴趣班真的是太多了,而且细化分类也很多,所以如何挑选,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但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引导就是每项兴趣班的适宜年龄。   有些兴趣爱好根本不需要报班就可以孵化,有些兴趣爱好也不是越早启蒙越好。   比如我家孩子学画画和积木搭建的能力,基本上就是在幼儿园时期沉浸式地在家里涂鸦画画、尽情主题搭建和创造孵化出来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孩子越纯粹越自由,效果越好。   等孩子水平到了一个台阶后,就选择合适自己的机构来让孩子技术水平更进一步,比如我们后来积木搭建走向机器人创造,画画走向创意艺术表达等,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发展。   再比如钢琴启蒙,我家孩子是卡了5岁这个年龄点,但选择钢琴之前,已经跟孩子谈清楚,钢琴是要花10年去学好的一门技艺,而且除非自己做好了准备,否则我们不报。   在这样子的明确谨慎讨论下,哥哥是从5岁开始学钢琴,弟弟犹豫了半年、想了半年,5岁半才开始真正下决定学钢琴。可因为前面足够谨慎,现在俩孩子学钢琴都渐入佳境,弟弟虽然开始得晚,但完全没影响到它的发展。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整体来说就是要尽可能把重点兴趣班,当特长班来对待,因为特长班本身要花的精力和苦就比较大,所以更需要孩子做好准备,花时间去帮孩子“下决心”,也是有方法的。2当地资源多少要考虑进去   我们选兴趣班,一定要看老师匹配,不要选了后发现师资、资源跟不上,最后孩子学起来深入很痛苦,要进步也很痛苦,这就会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特别喜欢看小众兴趣班,这里一方面是太主流的兴趣班竞争压力太大,很难出绝对特长效果,比如学钢琴,一个班40个学生,可能有20多个都在学,那要学好钢琴,其实同龄人竞争也更激烈。另一方面是小众兴趣班的宣传点非常好,比如就连钢琴这个领域,都有很多非常冒尖的兴趣班特色,像双排钢琴、电子琴创作等等,其实也属于主流领域的延伸项目。   小众项目也有考级、也有比赛,可以说自成一种风气。   我自己的建议是:还是要谨慎选,特别是小众项目。最大的难题就是可支持的资源太少了,这里很容易出现物以稀为贵,价格上涨,效果不明显,学习氛围也弱的情况。这就很看父母自身对孩子的支持能到哪个程度,所以父母压力相对大众项目来说,反而是大的。   我给孩子选兴趣班,也不完全是让孩子自己做主。像Joshua选钢琴,也是因为我观察到这孩子坐得住、爱思考、爱听老师讲解,并且对于数字、符号挺敏感的。学钢琴早期就是两大核心能力,一个是能坚持,二是能识谱,所以到哥哥5岁的时候,我立马把他送去上试听课了。没想到,这孩子还真的是挺合适的。   而到了弟弟选钢琴的时候,我就是带着非常强烈的“除非弟弟很坚定,否则我肯定不给他报”的决心。陪弟弟探索了半年,亲眼看着这孩子从压根就坐不住,毁了半节试听课开始,到慢慢在家里对音乐和钢琴产生好奇和探索心,最后自己偷偷摸摸去弹钢琴曲,才在我的开解下,明确了自己原来还是喜欢钢琴的,所以我们才正式开始步入学琴的行列。这个时候,弟弟自己已经在旁边探索观察了半年了。   有些孩子对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擅长什么,想得比较早,也比较清楚,但有些孩子就比较迟钝,要旁敲侧击,仔细观察,再慢慢开导,才能想明白,这都是正常的。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特点给到合适的建议,让孩子尽量在做决定的时候,不要头脑一热,然后半途而废。不然花出去的时间,就白费了。3要敢于做减法,特长不能一箩筐   我知道,肯定有些孩子是全才式发展的,比如谷爱凌这类体育天赋明显,无论是跑步还是滑雪都很早显露才华的模范,但大部分孩子,其实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做的其实就是明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积极发展特长,其他的就真的是兴趣,可以撒网,但不需要太纠结结果。   比如我家老大,他对特长的定义就很清晰。数学、英语是他两个已掌握的主特长,几乎是他的核心标签,总忍不住想要去“秀一秀”那种,钢琴是他的兴趣主特长,双手一碰到琴键,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机器人和编程是他未来会拿下的主特长,他今年会花得最多的时间,就在这两块领域里。   但除了这几个之外,其实其他的兴趣,对他来说,都是补充爱好。比如围棋、游泳、球类、声乐、画画等等,对他来说都是体验体验就好,对于名次啊、课后要补要花的时间,并没有形成规律。   比如我家老二,他对特长的定义就还处在自我犹豫和探索的阶段。他英语幼儿园时就拿了比赛特等奖,可是上了小学就不那么投入了(可能公立学校氛围太弱)。   反而是语文、历史,是他两个很想拿下的主特长,只要跟这两个领域有关,无论是什么形式他都爱看,钢琴是他的兴趣主特长,因为他发现他好像还挺合适学钢琴的,所以这三个领域,虽然目前还成不了他的特长项目,但正在往特长项去积极努力探索着。   但除了这三个之外,对其他领域,他就还处在一脸懵的状态。说喜欢嘛,不排斥,但说坚持嘛,需要推,这也是6、7岁孩子特别典型的状态。就好像国际象棋,弟弟都已经拿了市赛金奖,可是却对考级、选拔赛没啥太大的动力,也不想成为市苗子去集训国际象棋。   我是比较佛系的,如果他动力不强,就慢慢来细水流长,如果他动力强,就赶紧抓住启蒙黄金期,让孩子螺旋上升。所以父母在选兴趣班时,也要多跟孩子讨论讨论。有些议题不是一讨论就能出结果,但孩子还是需要花点时间思考,孩子能下决定的深度,其实也跟父母能和孩子讨论的广度是息息相关的。4一定要保一个特长项目   这点是给感觉自己好像梳理不出来的孩子和家长的一个建议。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孩子兴趣爱好特别多,但是没有一个是能坚持下去的,更关键的是,看不出孩子有什么特长优势。好像时间都花了,可是效果都没出来。   这个时候,一定要多多得跟孩子做复盘,而且重新思考一下孩子所匹配的资源会不会不足、孩子所花在这个项目上的思考和实践的时间是否太少,保孩子一个特长项目,孩子才能从中明白自己原来是有能力的,而且也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我观察我家弟弟Eric的兴趣和特长的选择,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是,一个孩子擅长什么,跟他喜欢什么并不是绝对挂钩的。比如我家弟弟,画画、国际象棋和英语虽然都获了奖,可是他在这三个领域反而非常佛系,说不上热爱,也谈不上讨厌,无论是讨论还是参与,都是非常平静的。   但在语文、历史、地理这些领域,他是会两眼发光地缠着我,让我给他讲这个,看那个,不懂的地方积极问,只要有时间,就花在这两个领域上。   我们都知道,历史和语文,早期见效特别慢,大部分都是沉默效应那种,看不出多大的变量,就拿一年级成绩来说,他既不是班上语文成绩最好的孩子,也没有什么舞台可以让他施展一下历史水平,但他并不在意这些。   我觉得这样子的状态也蛮好的,孩子喜欢的不一定是自己擅长的,但是要鼓励孩子在自己喜欢但愿意花时间投入的领域,多对自己有信心,然后多跟孩子一起探索思考下如何可以拓展这个领域,哪怕孩子现在并不擅长。   选择一个兴趣爱好,或者是特长方向,有没有未来优势都是一个非常开放的词语,我们关键是要看厚积薄发,要看时间复利,让孩子尽可能在一个领域中,感受到那种知识浩瀚无垠的热情,从而点亮他的技能。5写在最后:别忘了鼓励孩子坚持   选兴趣爱好,选特长能力,我们都需要看时间的复利,不要只用一时的得失去判断这个活动、这个领域有没有坚持的价值。   的确,我们要有一点点要求,让孩子找一门自己的特长方向去沉浸、去努力,但我们也不能只按要求来看,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能感受到人生是掌控在自己手里的自主感。   然后,就跟孩子一起去努力,去拓展孩子思考的边界。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坚持走下去,是多么的美好,只有越来越多美好的心情积聚起来,才会形成孩子内在的恒动力,最后让他学会如何跟兴趣相伴一生,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哪怕此时此刻的自己,还如此的弱小,自己的能力并不足以称道,   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因为热爱深处,便是治愈的力量。   坚守所爱,便是幸运和改变的开始。来源:萌芽研究所BUD(myyjs_bud)《教养力》作者,香港大学心理学妈妈,师从世界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我长期研究亲子沟通和亲密关系,也是两个男孩的妈妈。这里有基于儿童发展心理学、STEAM理念的养育心经和早教启蒙方法,愿和你一起育儿育己,共同成长。原文标题《眼花缭乱的兴趣班,我带娃的学习规划这么做》转载已获授权。编辑:可可

慢父母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