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琴 >> 电子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心酸他43岁才创业,30年做到全球前4

来源:电子琴 时间:2023/6/14

来源

创业投资家

作者

小创君

距离美国宣布对中兴实行出口禁令的日子已经过去11天了,美国这一纸禁令,全国哗然。就像一位中兴的老员工所说,普通的热点三天也就过去了,可中兴却一直杠在舆论中心,热度丝毫不减。

「正文」

01

关于中兴,网上所有的分析与观点无外乎这三种:

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是特朗普为阻挡中国5G发展采取的行动;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是不掌握核心技术,过度依赖他人的结果;3.缺乏诚信,罪当其罚:这是违背游戏规则、缺乏契约精神应当承担的惩罚。

从国产芯片的发展现状,到芯片生产流程,再到“中芯”未来是否可期,似乎全国人民都在讨论中兴以及中国的出路,毕竟中兴有8万名员工,毕竟中兴还姓“中”,毕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的确令人难过。

但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暴,最难过的莫过于中兴创始人侯为贵了。

4月18日,网上流传一张照片:76岁的侯为贵推着行李箱走机场大厅内,身后跟着垂头丧气的两个人,分别是中兴董事长殷一民与总裁赵先明。

有网友称,照片里那个苍老的背影给人以悲凉、心酸之感。但这画面又何尝不像做错事的孩子,与无奈出面解决争端的家长呢。侯为贵像极了那个为家操心了30余年,依然无法安心享受晚年的大家长。

02

与同样出生于年前后的柳传志、任正非相比,侯为贵显的低调很多,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媒体鲜有报道,尤其是大学之前的履历,几乎无处寻踪。要不是这次出山,恐怕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侯为贵到底是谁。

侯为贵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代企业家,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工程师,也是中兴的缔造者和创始人。年,43岁的侯为贵来到深圳,创办了深圳中兴半导公司,也就是中兴通讯的前身。

但在创办中兴之前,他曾是一名教师。年,侯为贵在西安一所中专学校教过两年书。

文革之后,学校转企业,成为航天部设在西安的厂,从事半导体技术研究。侯为贵的工作性质也随之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转变——由教师变成了技术人员。

年,作为航天厂的技术科长,侯为贵被选派前往美国引进技术和设备。那是他第一次去美国,离这一次已经37年之久。

那一次美国之行,他看到了美国科技的强大,也看到了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的差距,“当时到了美国等于是到了另一个星球上”,侯为贵回忆说。

当下有很多年轻人会问“三十岁创业是否还来得及”,也许侯为贵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回答。回国后,年过40的侯为贵说服领导,以“技术引进”的名义南下深圳。

“很多知识分子还是希望通过知识、科技使国家得到发展”,在理想的召唤下,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拂动下,年,侯为贵创办了深圳中兴半导公司,完成了他的第二次职业转变——从一名工程师成为一名创业者、商人。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存在差距。既然选择了创业,就必须对员工的生活负责,为了“吃饱饭”,电风扇、电子琴、冷暖机、电话机,他们什么都生产。那时一部电话机的加工费才几毛钱,全厂一天下来赚不到元。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通信行业刚刚起步,当时的中国电信领域被瑞典爱立信、法国阿尔卡特、德国西门子、日本富士通等来自几个国家的不同品牌、不同制式所垄断。

侯为贵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年,他成立了专攻交换机的研发小组。3年后,他们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到年,中兴的合同销售额突破了1个亿。

03

但没多久,港方合资方的倒闭退资给中兴出了一个难题。年,侯为贵不得已推动了中兴第一次产权改革。

他与其他30余名技术元老筹资组建了维先通公司,再与厂、深圳广宇合资成立中兴新通讯,维先通占股49%,两家国有企业控股51%,由维先通承担经营责任,侯为贵担任总经理。

这次改革开创了一个“国有控股,授权经营”的全新模式,这一模式为管理层留出了足够的自由空间,也为中兴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注入了活力。

如果说中兴改制体现了侯为贵的管理能力,那之后成功抓住CNMA(源码分址)、小灵通和手机这三大机遇,便是充分证明了他的战略眼光。

机遇一:CDMA(源码分址)。

年,CDMA项目初露端倪,中兴通讯开始进行了跟进,但仅限于摸索。到年,华为准备放弃CDMA95时,侯为贵从市场和安全性能双方面考虑,反而加大了对CDMA95的投入。

果不其然,1年,联通启动CDMA项目、网络建设大招标,中兴一举拿下10省交换及基站系统采购合同,占7.5%市场份额。在2年联通CDMA二期招标中,中兴再次夺得15%的份额。

这一役让任正非感到郁闷不已,但这只是开始。

机遇二:小灵通。

同样在2年,小灵通从日本被引进中国,因其建网速度快,投资小受到网络运营商的欢迎,同时因为资费便宜备受用户好评。

但华为认为这项技术落后,很快会被淘汰,国家政策对此也不明朗,随后选择了放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又是在华为抛弃后,中兴捡起来了。侯为贵对全体中兴员工说,中兴今后市场主攻产品就是小灵通。

到2年底,国家政策松动,小灵通的需求突然呈现爆炸性增长。巨大的市场空缺下中兴一家独大,经此一役,中兴再一次缩小了与华为之间的距离。

机遇三:手机。

基于中兴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基础,中兴手机如鱼得水,从市场中迅速脱颖而出3年,中兴三大类手机销售量达到万部,手机销售额占到中兴总销售额的近20%。

随后,中兴手机进入国内市场第一阵营,与华为、酷派和联想被媒体合称为“中华酷联”。

这三次机遇让中兴茁壮成长,也确实证明了侯为贵对商机的嗅觉,以及决策的精准。

4年,中兴通讯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成为中国第一家A股+H股的上市公司。 

年,中兴成为紧居华为、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之后的全球前四大通信设备公司。

04

但没有人是先知,任正非不是,侯为贵也不是,他们不可能准确地看准每一个趋势,也不可能精准地避过所有危机。

在评价侯为贵的性格时,人们常常将他跟任正非放在一起做比较。有人说,侯为贵行事稳健,性情温和,像“牛”,任正非军人出身,做事激进,像“狼”。

牛与狼在性格上的截然不同必然导致在管理决策上的不同,这点在芯片自主研发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中兴是有过芯片自主研发经历的。0年,中兴作为参与单位承担了“”工程,这是第九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发展微电子产业的重点工程,当时项目投资总额达到亿元。

但最终侯为贵选择了放弃。芯片研发对从业人员能力和生产工艺都提出了极高要求,但这两方面都恰巧是中国的软肋,仅芯片的基础性材料——硅晶片(晶圆),就因工艺复杂而让中国企业不得不选择进口。

所以说,芯片研发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而且就算有了大量投入,也不一定有产出;就算有产出,等研发结果出来,又已经远远落后于对手了。总之,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另一方面,美国等国的部分芯片供应商为了获得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有的甚至会想方设法帮助中国企业绕过各种采购限制。

巨大的研发难度与舒适的直接进口,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性格所致,侯为贵没有大胆试错,他也放弃了研发,决定依靠进口。

而任正非是少有的选择攻坚的企业家,坚持自主研发芯片多年,华为终于成功拥有了自己的芯片。尽管与国外高端芯片相比,海思芯片仍有一定距离,但与中兴相比,至少在自我命运的裁决上,有了一定的主动权。

中兴放弃了难度系数8颗星的芯片研发,但在创新的道路上从未止步。

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31日,中兴通讯累计拥有6.9万余件全球专利资产、已授权专利资产超过3万件。其中,5G战略布局专利全球超过件。

年,中兴通讯还以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占据PCT国际专利申请人第二名的位置,并连续8年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前三,是中国唯一连续8年获此殊荣的企业。

只是,不管曾经多么辉煌,不管从前的贡献几何,在这个以结果论英雄的时代,虽中兴前途未卜,但侯为贵大概是输了。

—END—

参考资料:

盒饭财经,中兴侯为贵时代的4个关键决策:曾错失自研芯片华商韬略,76岁的他,中兴困局中最心痛的人礁石浪花,华为中兴混战15年:任正非与侯为贵的恩恩怨怨百科,侯为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