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琴 >> 电子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金城里喧个关丨一条板凳闯天涯掌上兰州

来源:电子琴 时间:2023/7/24
北京扁平疣医院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04/8812967.html

金城里·喧个关

一条板凳闯天涯

坚守即将失传手艺的王大叔

磨剪子来磨菜刀……”在早些年间,街头巷尾经常能看到肩扛一条板凳的磨刀师傅,他们的吆喝声在家家户户门口回荡。路口、大院里排着队磨刀的人们聊着家常,小孩子则在旁边好奇地看着师傅,运用各种工具将菜刀磨得锃亮,有些顽皮的孩子还会一边嬉笑着一边模仿……随着时代的变迁,从事磨刀这个职业的人越来越少,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这种手工活正在消失。

师从表叔,一条板凳走天涯

今年68岁的王师傅,老家河南许昌。记者在北方冬季的早上,看到他正坐在自制的板凳上,低头忙着。粗磨、细磨、抹水细磨、启口……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接近上下班时间段,家属院里人来人往,不少人询问起了价格。“一把刀10块,启口15块。”记者注意到,来询问的以中老年人居多。

“十几年前,人还是挺多的,磨刀师傅多磨刀的人也多。”王师傅用浓重的河南话说道,虽然已经在外行走几十年,但他的乡音一直没变。王师傅告诉记者,磨刀手艺他是从自己的表叔那里学的,在这之前他是村里的帮厨,“鱼、大菜都会做。”跟着表叔学了一年以后,年他们去了北京,闯荡两年后去了新疆。之后,他独自一人扛着板凳走过了大江南北。“上海、杭州、广州都去过。”年,他来到了兰州,一直到现在。

“我喜欢兰州,兰州人热情也直爽。”在兰州的20多年间,他基本上走过了所有的主次干道、大小巷道,哪里有活去哪里。当天就是在大教梁摆摊时,遇到市民想磨刀,他便跟着来到了武都路。

年纪大了,再干两年就退休

年,经媒人介绍,王师傅和附近庄子的姑娘结了婚。他走南闯北时,妻子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我有两个孩子,四个孙子,孙女21岁了。”说起家人,王师傅显得很高兴。三年前,老伴从河南来到兰州,已经成婚多年的老两口,到了现在才算是过上了小日子。虽然是租来的房子,但王师傅显得很知足,回家有口热饭吃了。

“磨刀这个事,虽然辛苦但也快乐。”他给记者展示扛着的板凳,都是自己做的。磨刀石、各种垫刀用的大小木块,装水的小饮料桶,刷子……看似凌乱实则井井有条,板凳放在哪里,就在哪里开张。刚开始走南闯北很辛苦,但随着日积月累中的反复磨练,磨刀这项技术活在王师傅手中变得驾轻就熟。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有很多的磨刀工具,但只是用磨刀石划两下,渐渐地,刀刃就没有了,刀会变钝。磨刀中有一项工序叫“启口”,就是用工具将刀刃部分加宽,这样,就算自己磨刀也能用很久。

说到如今很少有人学这门手艺,王师傅笑着表示,“这个活很辛苦,风吹日晒,挣钱还少,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过两年我就退休,今年我68岁了,70岁就不干了。”他笑着说。(文/图丨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李冰洁)

一花营造一世界

痴迷“多肉盆栽”的周阿姨

近年来,随着多肉植物的兴起,一波又一波的多肉迷们养起了多肉。家住兰州市安宁区莫高大道幸福家园的周雪萍就是一位“肉肉迷”,今年65岁的周阿姨,喜欢养多肉已经3个年头了,家中养育的绿色植物中多肉植物和DIY盆栽有五六十盆,周雪萍每天细心照顾、培养,看着它们一天一天“茁壮成长”。

周阿姨爱上养“肉肉”

11月23日,记者来到了安宁区莫高大道周雪萍阿姨的家中,刚进门就被客厅中的一片绿色所吸引,绿萝、发财树、富贵竹、幸福花、蜀葵以及各种大小多肉绿植。“这是‘黑王子’,这是‘山地玫瑰’‘生石花’‘十二卷玉露’……”多肉植物别称肉肉、肉质植物、多浆植物,周阿姨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肉肉”们的品种。到了深秋,很多品种的颜色会变,房间里姹紫嫣红的,特别漂亮。“肉肉”们的可爱和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正是吸引周阿姨喜欢养植“肉肉”的地方。年周雪萍从兰州市工艺美术厂下岗后,就开办了一家小饭桌,一干就是十几年。喜欢养花草、弹电子琴、吹葫芦丝,也喜欢写篆字,这就是周雪琴的晚年生活,充实而又惬意。电子琴和葫芦丝是周阿姨干小饭桌时抽空自学学会的,因当时在工艺美术厂是雕刻工,所以周阿姨对书画也别有一番情愫,写篆字轻车熟路。

养多肉陶冶情操

年,周雪琴从小饭桌退居二线,养老的同时带带小外孙,闲来养养花草,第一次接触多肉植物,是女儿买了两盆兰黛莲,因工作繁忙没时间照顾,周阿姨就当起了“育养员”。这一下,就让她一发不可收,不仅迷上了多肉栽培,还将一些原本单调的花盆画上画或者涂鸦,手工DIY花盆,“玉缀、观音莲、黄金万年草、玉蝶、姬胧月都适合制作多肉盆景,而且好栽培,浇水不需要过于频繁,一个月平均浇水4-5次即可。”周阿姨介绍,“养多肉需要细心和耐心。看着这些迷你又可爱的小家伙,整个人心情也开朗起来。”周阿姨说,养多肉植物是个精细活,不仅需要恒温恒湿,土壤营养配方也很讲究。因此,从网上买来营养土后,周雪萍还会往里面加入煤渣和沙子,这样调制出的土壤更适合多肉生长。

获老伴全力支持

“随着多肉越来越多,我活动的空间就越来越小了。”张叔叔笑着说,除了阳台、窗台,每一个能被老伴利用的空间都装了各种木架子和铁架子,架子上摆满了花盆。就连喝工夫茶的茶台和茶几都成了老伴养多肉的展示台。“自从老伴迷上多肉后,我们家快递就多了起来。今天花盘,明天种苗,过几天又是做盆景所需的小饰品……”张叔叔说。在张叔叔眼里,种植多肉对于周雪萍来说,就像是一项“事业”,让周阿姨的退休生活充实了不少。“她开心,我也开心。”张叔叔说。尽管张叔叔对多肉不太感兴趣,但为了支持老伴的“事业”,他依然每周都陪着周阿姨逛花鸟市场,帮着做多肉花架。

看着眼前这些肉嘟嘟的小家伙,周阿姨告诉我们,这就跟养育孩子差不多,需要细心、耐心、爱心和关心。虽然每天忙碌着辛苦着,但周雪萍却乐在其中,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喜悦和希望。尽管冬日严寒,但多肉五彩的呈现,让周雪萍沉浸在自己的一花一世界中,感受花草所带来的那份惬意和满足。(文/图丨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张艾萍)

一双巧手解难题

热爱环卫修理岗位的韩师傅

“我在设备维修这个岗位上已经修修补补40年了。”七里河环卫局清运队设备维修组组长韩贵林表示,从最开始的不好意思给人说,到现在的爱岗敬业,经过40年后,现在干得越来越有劲,越来越有收获……

努力进取成为业务骨干

今年57岁的韩贵林告诉记者,自己的祖籍是江苏丰县,从业铁路系统的父亲因为支援大西北来到甘肃后,自己也就成了兰州人。

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韩贵林,招工来到了七里河环卫局,分到了清运大队设备维修组。清运队,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垃圾清运的工作大队,设置维修组主要负责垃圾箱、垃圾车等各类垃圾清运设备的修理。

在当时的条件下,铁很少见,连运输垃圾的汽车马槽都是木质的,韩贵林的第一份工作是木工。之后韩贵林调到了汽车修理班,为做到“车辆不过夜,随坏随修”,加班加点是常态。在汽车修理班工作8年后,韩贵林主动申请学习电焊。通过十几年的努力,韩贵林因技术突出成为七里河区清运队设施维修组组长。

带领团队设计出勾臂式自卸垃圾箱

“环卫工这个工作,这几年才被人慢慢理解和尊重,以前找对象的时候,别人一听是环卫工,都不愿意见。”韩贵林笑着说道。

在记者采访时,正遇到有一辆来维修的压缩式垃圾车,他一边检查故障一边告诉记者,“垃圾车最容易坏的地方是底板、液压杆等部位。这种车的优点就是,运载力强且不容易溢撒。”他表示,“环卫发展到现在全机械化清运,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说起最有成就感的事,他表示是自己带领团队设计出了勾臂式自卸垃圾箱。一开始是仿照运输车上配套的拱形圆顶垃圾箱,后来经过多次试验,设计了房屋式的垃圾箱。为了节省经费,大家自己跑钢材市场、喷漆市场,自己画图纸、裁剪钢板焊接。他给记者展示了自己的设计图纸,骄傲地表示:“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个工作了,越干越有乐趣。”(文/图丨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李冰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