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琴 >> 电子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石榴树下下篇

来源:电子琴 时间:2022/7/7
北京最大手足癣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04561.html
本文来自原创散文集《平生爱好是天然》,作者蓝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摘抄!

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眉痕。

—高濂《玉簪记》

背景音乐:万能日记-风的小径;鹿寻-煮酒笺花时;漫步于星云之中

一棵树下的文艺小时光并不仅仅源于文字所带来的丰盛,生活本身也更加赋予它汩汩的鲜活的滋养。那时候,“老石榴树”庇护着一家人静好的日子,而我们同样也在看顾着它。细水长流之间,生活的变奏时而热闹、时而活泼,我猜它应是时常与我们一起乐在其中吧,别以为它端庄持重的杵在那里假装一块木头疙瘩,我便看不出那些阳光下的笑意和微风中的手舞足蹈。

5

那时奶奶也爱“假装”,成天一边叨叨着“没有那么多功夫老是顾着管它的死活”,“随它怎么好赖的长吧”,一边把大盆的洗菜水泼到它的脚下—周围有着一圈小细砖垒起来的“树池”里。爷爷则是仗着自己的“硬朗”,每年必是爬高上梯的为它剪枝,剪铁皮的大剪子挥洒一番,老石榴树越发清爽怡人。那会子我必是忍不住用崇拜的眼光“仰望”这世上数一数二的“园艺师”,觉得他“可帅可帅”了。老石榴树晚熟,却刚好恰到好处的逢着十五月圆的节日。一年结的果子少,下一年便会补偿般的结好多。果子丰收的时候,小院儿里分外热闹,还连带着一股喜气儿。一家老小屋顶树下、折打抛接的紧着忙和,缸子盆子的摆了好几个都能盛的满满的,咧嘴儿的、成对儿的、连枝儿的,一概是红彤彤笑眯眯的扎着堆儿,喜兴的样子一眼望去好像能听见它们叽叽喳喳在说笑似的。周围的邻居们一会儿不知循着什么便都凑了来,小院儿里更是充溢着分发“节日礼物”样的喜庆。有时候大门外路过的丫头小子,不好意思的前来讨要,好客的一家人也总是大方的回应,这时候老石榴树被大众们所“青睐”的那份骄傲,要比与人分享果实的喜悦更让人受用。

我家现摘现吃的石榴子儿是那种小小的一颗,却是格外饱水、九分的清甜,十分的口感。有一年石榴结的格外多,沙子铺起来的水缸也放不下了,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便多了一个捧着书本卖石榴的老头儿,五块钱一个的大石榴据说当年一度脱销了。

6

石榴花开的日子里,我在树下弹着一横24键的电子琴,单手乱蒙不看谱,直背挺腰的颇有架势。第一首曲子一蒙不可收拾,只捋着黑键一溜儿顺下去,竟是电视上听过的好像叫什么《赶海姑娘》,随着手指来回拨弄了两下,一曲竟然完整的出来了。从此再不听大人叨叨什么“学谱儿”,就那么一首接一首的越弹越“离谱”。什么《小草》、《小小的石头》、《采茶扑蝶》、《彝族舞曲》、《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皆是耳朵听了就蒙着弹出来。小小年纪,单手乱弹,却也流畅,记得有一次引得足不出户的邻居悄悄聆听,我知道我弹得好听。多年之后,见到钢琴依然眼里放光心里发狂的我、在停下高速运转的工作后的第一个月,终于拾起长年的梦想,学着用双手配合,好好弹琴。买了一本“拜厄”,实操一个月,弹出三首。找不到谱子,便自己改编了《橄榄树》,煞有介事的摇头晃脑、沉浸其中。惊奇的发现,从前自己单手蒙的指法,竟然仅有一点点微调,几乎全是对的,于是仰天长叹,是什么样只知道瞎蒙的际遇,就这样白白瞎掉了一个女版的“朗朗”。来回弹一首曲子十分枯燥的时候,“不靠谱”、不安分的我便常常借着琴玩起来:一首欢快的儿歌,改变一下节奏快慢拼接就弹出“小夜曲”的感觉;左手只是“哆唆咪唆”的打节奏配合,一首《牧歌》(曲名或有出入)也能弹的十分悠扬;最神奇的是,在钢琴音色下,某型号的雅马哈电子琴的最低音部,弹奏《阳关三叠》竟然能弹出与古琴十分相近的音色,尤其在音质因常年弹奏变得暗哑的时候...记得《水知道答案》里说,植物也是有“听觉”的,会因为好听的音乐或者咒骂的语言而生出不同的形态。也不知道我的琴声有没有得到过“老石榴树”的多少赞许,而因此新生出几枝好看的花叶,但看它长得这般美好的样子,想是平日里一家人与它共生的音声“风水”,还是相当不错的。又想起某项研究说过,植物也是会“说话”的,它们通过释放某种气味或物质来进行信息交流、表明立场、抵御害虫等等,是我们听不到的语言,像是一种“窃窃私语”。我又因此浮想联翩,想着多少次与它的视线交流,它自然也是有“视觉”的。这样一想,老石榴树的形象立时变得灵魂鲜活起来。于是一时恍然开悟:所谓的“灵性”与“联结”,原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根本不必刻意为之,你用心看它听它感知它,它也在同样看你听你感知你。如同老石榴树与我们一家默契的相处之道,人与树的联结路径,由此看来并不“单一”,也并不是只有唯一的秘密法门,想是心中的“有无”,才是最重要的。万物自然、天地时空,人与一切的联结,莫不如此。心中与它们相系相容,自然会有和谐的交流与回应,只是这种回应,也需要人保持安静与敏感的心境,才能领悟。而这一份清明的领悟,曾经我们在年少时很容易拥有却并不知晓,长大后又不知需经多少追寻、多少无常的磨砺才能重新到达。

7

“无常是时空中一种必然之路,我们不能常驻于某种情境、某种爱,乃至也不能常驻于忧伤或落失。”林清玄在书中如此感叹。那时,我莫名把这句话印在心里,还因为这种情绪的感染而泛起少年的忧郁;那时,我却并不知道,多年后自己的生活会与这“无常”狠狠过招,小院儿的一切有一天也会因为它物是人非、直至清寂荒芜。“我打开了百叶窗,阳光强烈得如同一场爱情。我被耀花了眼,心情愉悦,不仅是因为这天气温暖明丽,而是因为自然从来不算计什么。没有人需要这么多阳光,也没有人需要干旱、火山、季风、龙卷风,但我们得到了它们,因为我们的世界极为丰富。”詹妮特.温特森在书中这样写到。经过些许无常之后的我无意间看到这样一段话的时候犹如醍醐灌顶,即刻便买下这本叫做《守望灯塔》的书。其实这个颇受争议的作家所写的故事在我看来也有点冗长与晦涩,可我却依然感激她用“暗淡”的时光、“阴郁”的描述给了我有关“接纳”的疗愈。或许是同样来自英国,那个在小说中总是雾气弥漫天气阴霾的国度,詹妮特.温特森让我免不了记起更加赫赫有名的“勃朗特”姐妹。一生囿居山庄、生命力微弱的三姐妹,笔下的故事在奔腾呼啸之中透着人性温暖的光亮,犹如饱经沧桑之人对世事通透了悟之后与整个世界的握手言和。这一番并不经历丰厚的体悟,仅仅来源于博览群书、或是闭塞之地的卧听风雨声吗?这种生命与世界的联结的特例,也真是令人费解而又着迷。

8

“在房舍的阴影中,在阳光照耀的河岸边,...在柳树林和无花果树的浓荫里,...在神圣的祭祀和沐浴中,阳光晒黑了它浅色的臂膀。芒果林中,在孩童的嬉戏间,在母亲的歌声和神圣的祭祀中...树影流入了他幽黑的眼眸。”如今,我会因为这样流溢着光影之美的诗一般的文字所吸引,而深深爱上一本书。每当在这样的文字之中发现和领悟一种类似“神一般的目光的指引”,我总觉得自己所感知到的点点珍贵的“灵性”,应就是来自于从前那“一棵树”的神圣光芒的照耀、来自于树下“开悟”的文艺时光、来自于伴随着“花雨”一起度过的那些不慌不忙、悠然愉悦的寻常日子。“夜空的月轮和星辰很美,小溪、海滩、森林和岩石,山羊和金龟子,花儿与蝴蝶都很美。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的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想来,自然教会我们的、“无常”教会我们的、文字教会我们的、神圣的光明和阴郁的黑暗教会我们的,何尝不是一个道理。而自然之爱、无常之爱、文字之爱、神圣之爱、黑暗之爱,也都是同样之爱。“天真的人们能够爱—这就是他们的秘密”由此,我终于明白,“联结”,从一棵树开始、及至所有生命、所有时空,大概是怎样一种路径。蓝迤于年12月

本文作者蓝迤,一个用写字的方式画画的人。因对故乡济南浓烈的情感,将之写成一本书。

自然能量派治愈系美学空间

美文.美物.美创.美事.美景

像自然一样真实清晰容纳,就这样野泼泼的一直向美生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