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的卡尔·车尔尼是人们所熟知的音乐家,钢琴教育家。学琴的人都在不同程度地选用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车尔尼这个名字几乎成了钢琴练习曲的代名词,为广大钢琴演奏者和钢琴艺术爱好者所熟知。
不仅钢琴如此,电子琴也是如此。翻翻各大音乐学院出版的电子琴考级教程,你就会发现,虽然乐曲各不相同,但练习曲却是出奇一致,都是大量选用或改编车尔尼的练习曲,以此充实教材,建构考级体系。
学习键盘演奏的学生,必须面对车尔尼和他的练习曲,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宿命。
一位十九世纪的维也纳钢琴家和他的钢琴教学作品,为什么在二十一世纪依能够被世界各地的键盘爱好者们推崇备至,奉为教学经典呢?
这,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并很值得探究的现象!
据说,车尔尼9岁首次登台演奏钢琴,10岁时用钢琴演奏打动了贝多芬,由此成为贝多芬的学生。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他应该成为像贝多芬那样蜚声世界的大音乐家,而不是后来的大教育家。可车尔尼性格腼腆害羞,公开演奏时思想负担很重。在经慎重思考后,车尔尼决定不再上台公演,15岁起就开始专门从事钢琴教学与创作。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车尔尼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一生培养了大批钢琴家与作曲家,成为当时最著名的钢琴教师——像著名钢琴家李斯特就是他的学生。
车尔尼走的路和他的老师贝多芬不一样,但两者都在自己的音乐道路上达到巅峰,成就之高难分伯仲。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车尔尼是贝多芬最出色的学生!假设车尔尼当时走了跟贝多芬一样的路,他还能获得成功吗?应该也会有所成就吧,但肯定达不到如今的高度,毕竟那不是他最擅长的领域。
幸好车尔尼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性格特点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由此可见,一个人学会走自己认定的路才能走出独有的风景。
车尔尼的选择与成就,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对学生的成长与选择很有指导意义。所以面对每一批刚接触车尔尼作品的学生,我都要不厌其烦地讲述这个故事。他们听没听进去,有没有从中受到教益,能不能以此指导自己的人生路我无法决定,但我有义务告诉他们,车尔尼的抉择所代表的含义。
#车尔尼#车尔尼潜心构建了一个螺旋形上升的钢琴学习体系。从《简易练习首》以及《实用初级练习首》一路进入(8或16小节的练习首),之后跨入(流畅练习曲)、(快速练习40首)和(灵活手指的华丽练习50首),此外当然还有(24首左手简易练习曲)等。这些作品从易到难,由重点突破到兼顾整体,勾勒出了一条逐级攀登的学琴之路。
后来者可籍此拾级而上,渐次收获钢琴演奏的各项技巧与能力。推而广之,举凡键盘类的学习者,都能从车尔尼的练习曲中获得教益——电子琴学生同样能如此,而且还受益匪浅。
刚接触练习曲,我就向孩子灌输一个观念:学好琴必须先学好练习曲。让所有学生都清晰地知道,学琴的重点就是学习练习曲。也让家长确信,学好练习曲是学习键盘演奏技巧的重中之重,而不是去盲目地相信速成与花哨,从而让孩子蜕化为花拳绣腿版琴手。
学了一阵子以后,有些同学容易偏科,也就是俗称的长短脚。因为乐曲旋律性强,相比练习曲更动听些,总体难度也低,所以不少孩子就喜欢弹乐曲,而不愿去反复练习枯燥的练习曲。
作为老师应未雨绸缪,一早就打好预防针,明确练习曲的地位,从而督促孩子合理安排练琴时间。同时,我们也有义务给以车尔尼为代表的练习曲的作者们正名,练习曲和乐曲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用简单的好听或不好听来评价与区分它们未免有失偏颇。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