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琴 >> 电子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这三种父母常见的期待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

来源:电子琴 时间:2022/9/19

当孩子还是个受精卵吸附在妈妈的子宫壁上,甚至在此之前,已经被期待了:希望是个男孩,希望春天出生,希望白白胖胖身体健康……然而出生后,哦,不是男孩,那希望是高鼻梁,大眼睛,像妈妈一样漂亮吧……结果过了一年,还是像爸爸的眯眯眼,脸还很宽,算了吧,长相这事不好期待,父母有了新的目标,发展心灵美吧!——等等,你确定对你家孩子的期待是对的吗?

作为一个小班宝妈,我承认我对孩子抱有很大期望,但最近看的一本书,让我心生警惕。

这本书叫《无声告白》,讲述的是女主角玛丽琳,她一生都想要摆脱母亲的期待,想要成为一名医生,而大三的她爱上了华裔李教授,怀孕结婚,被迫终止了学业与梦想。玛丽琳母亲的死让她又被自己的理想折磨得寝食难安,她决定不告而别,而这次逃离因为第三次怀孕结束。

但回来后她拒绝再做一名主妇,而是把自己全部野心和梦想都放在了二女儿莉迪亚身上,希望她能够成为医生,莉迪亚为了让妈妈不再伤心,不再出走,全然失去自我地配合母亲,直至有一天承受不住压力沉湖自尽。

小说里,母亲吃饭前都会让小莉迪亚数有几块三明治,每次生日的礼物都是书,她宣称女儿是理科天才,她选择性地忽略了物理不及格等负面信息,直到孩子死去,她翻到了书架最底层的那本自己母亲留给她的烹饪书,才发现女儿喜欢的是厨房而不是解剖室,自己的期待一直都是错的!

父母的期待一般有哪几种呢?

第一种,子承父志,像玛丽琳这种完全把梦想植入下一代;

第二种,不甘落后,被社会大浪潮裹挟,希望子女能成为弄潮儿;

第三种,安贫乐道,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侍奉父母到老。

这些期待看起来很棒,甚至很容易把孩子引上康庄大道,但如果与孩子匹配不上,就如同要一条鱼爬树,一只猫与老虎赛跑,或者将一只雄鹰囚在铁笼里饲养。那父母的期待对孩子将不再是助力,而变成了阻力,引起孩子的叛逆,甚至让孩子一生都要与之内耗。

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会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呢?心理学上的一个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权威期待者,可以通过情绪、态度等影响到他们所期待的人。父母就是这个权威期待者,孩子小的时候,主要的信息来源就是父母,然后再形成了自己的认知,让未来人生变成自己所“期待”的样子,这个“期待”可能对也可能错。

父母怎么才能做出正确的期待呢?

第一,要记住,所有的期待都源于——爱,是因为想要子女变得更好的愿望。父母的期待有时候会迷失变成老师的期待,亲朋好友的期待,社会的期待,所以身为父母一定要葆住自己的初心,不要让期待变成执念。

第二,不要忽略孩子的负面情绪,更不要压抑孩子,让他学会宣泄,这样才能发现期待的方向对否。我小时候我妈因为看到别的小姑娘学钢琴,于是满怀期待地问我要不要学,懂事又敏感的我当然同意,于是我妈采用了分期交学费的方法让我学,还一咬牙买了架雅马哈电子琴,于是我一面想着不能辜负妈妈的辛苦一面被五线谱搞得迷迷糊糊,冬天手又生冻疮,琴声惨不忍听……这种日子持续了一年吧,老师让我不用去,我妈才放弃了。

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去老师说我指甲长,给了我把指甲剪就走开了,我完全不会用,也没有同学来帮忙的窘迫。我没能如妈妈所愿学好钢琴考好声乐,更没有和那些城里小孩交上朋友,这些话我从来没有跟父母说过,他们也未曾察觉,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有跟你说任何话都可以的安全感。

第三,父母的期待不必藏着掖着,也可以大大方方与孩子沟通,平等协商,让孩子参与进来,像共同签订一个合同,双方携手努力,若合同有误再一起修改,这样的亲子关系堪称完美。

第四,父母一定不要一味道德绑架,随意哭穷嚷苦,子女都是心疼父母的付出的,但这些都不应该他们推向自己不喜欢的地方。看过一部电影《阳光普照》里面男主角体谅父母的难处,父母只要一诉苦,他绝对会找办法解决,从来不考虑自己,直到自杀前都不忘先收拾房间不给父母添麻烦,但他最后的短信说:他好想有个阴影能够躲进去,但是他的周围都是阳光普照。

最后,一定要警惕原生家庭的影响,不要陷入老一辈对你期待的模版。就拿我和我老公来说,从陪小孩就看出家庭教育的不同,我妈也是那种吃饭非要数有几个人的妈妈,所以我比较循规蹈矩,老想着这个游戏锻炼了什么,这个游戏开发大脑没有……而老公通常什么道具都不要都能逗得孩子哈哈大笑,所以孩子经常会跟我说:“妈妈,我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好不好?”

我很庆幸我的孩子不像我那样隐忍着配合父母给的期待,她大多数时候有自己的想法,也常常不按我的思路走。我对她依然有我的期待:

期待她能摆脱所有人对她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