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宝宝知道主妇手记
长年翻阅书籍,惊心动魄的故事看得多看得久就渐渐麻木了,有个平凡的故事却记得很清晰,那位作家说起幼年跟母亲一起相处的片段,那不识字的纯朴农妇不懂大道理,有一次孩子问她,为什么我们来的时候树在左边,去的时候树却在右边呢?
母亲愣是想了半天,突然抱着孩子转了个身:你看,转过身,左就成了右。转过身,左就成了右。
似乎每一位新手爸妈都会买一两本育儿书傍身,说是傍身真是一点也不过分,无“技”不成妈,现代的辣妈不仅精厨艺,懂早教,会理财,更得高情商,晓时事。
出门几个女人一堆,兴致勃勃吃着亲手烤出来的戚风蛋糕跟蛋塔,这时你还真不好意思说你和面从来不发酵,晒上朋友圈的批萨是面包店一个六块钱买的!
一个个当妈的都有课外班学习心得,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哪里的电子琴老师最专业,一周三节的毛笔课最科学,奥数班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讨厌,做题从来都在兴趣……
于是你再一次咬了口蛋糕沉默了,你家的孩子就报了一个美术班,而且爱学不学,学了四年的水平,六一儿童节那天跟低年级小盆友PK还只得了二等奖。
我自己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你家小泥上什么兴趣班呢?怎么教的呀?这么乖巧?我想澄清的有几点:第一我家小泥并不突出,不足以羡慕;第二小泥的乖巧只是特点,并非优点;第三小泥学习的东西并非适合所有的孩子学习。
但是真的有好些妈妈,看到别人成功的例子便想取经模仿:想想咱也挺用心的,别人家可以用那种办法把孩子养好,咱怎么就不能?所以我总是说,现代当妈的都是时代的战斗机,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小时候在我们这个二线城市卖书的真的很少,远远一两个流动小摊摆着稀稀疏疏几本,年我狠下决心花费20元买了郑渊洁的童话系列书。
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皮皮鲁,而是他写过的一个连载故事:外星飞碟在地球上泼了一盆水,让苹果树给吸收了,后来吃了苹果的人就都有了特异功能。那时我做梦都想找到那棵苹果树。吃苹果的人各有各的精彩,写故事的人也很精彩,精彩的人生延续到他的儿子郑亚旗。郑亚旗的求学经历很具传奇性。当时郑渊洁让孩子退学,直接带回家自己教育的永定引起众人哗然。
对于这种特立独行的教育方式极少有人看好,一付健康的身心,应该是心理跟身体都健康的,对于一个离群而居的孩子,光有父亲带着,知识面学得全吗,长大了人际交往会有障碍吗?所以当父亲的做出这种决定,不仅得有勇气,更得有见识。
看着老郑跟小郑的相片方式,其实很简单:当孩子面临困境,问父亲怎么办时,父亲也并没有去找书本看看别人怎么做,他也只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帮助孩子,我不是有时间么,我不是懂教学么,我不是最好的老师么!所以,孩子由我来教。自我摸索是困难的。郑渊洁为了让孩子学习刑法,给他编撰了一些有趣的教材,刑法项罪名在他笔下成了个童话故事,每天下午上三节课,闲暇时段再跟他讨论电视上或书里各种不同的时政。事实证明现在的郑亚旗已经青出于蓝,在出版界也算是个中翘楚了。但是我想,跟郑渊洁一样育儿的,一定极少。
因为郑渊洁的具备的条件,我们没有。我突然想起这么一个独特的教育例子,就是想说,真的,我们都应该尊重不同家庭独特的教育方式,因为那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最适合自家孩子的方式。
这些年磕磕碰碰着过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
请相信这一点,所以世上没有一种教育理念是完全适合你家孩子的,你的宝宝,只有你最懂,只有你才能找到最适合他或她的教育方法。而每一个杰出的爸妈,从来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教育之道,而不是百分百照搬别人的育儿之道。
菜谱可以学习,但不是他家孩子喜欢吃的自制肉松,就适合你家肠胃虚弱的孩子;儿童心理可以研究,但不是他家最有奏效的冷处理,就适合你家敏感多愁的宝宝。就像郑渊洁果敢地把孩子带回家,现在他成为一个杰出的例子了,你敢照搬吗?而郑渊洁之所以做得出色,就是因为他根据孩子的个性,量身定做了适合他家儿子的教育方式。
我真心喜欢那位纯朴母亲的做法,她是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深奥的内容,她只是说:转个身,左就成了右。
文章来自宝宝知道,更多孕产育儿精彩内容,请下载“宝宝知道”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