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是当下最热的产业,是一个组织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更新换代频率极快的产业,未来仍然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对于太原这个内陆省会城市来说,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电子信息产业曾经有着良好的基础,在市场与技术转轨迭代中快速衰落。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产业上投入了巨大精力,对信创产业的未来发展也充满无限的憧憬和遐想。
01太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
1.快速成长期
改革开放后,太原电子信息产业的代表是山西无线电厂。
年4月,山西无线电厂在原生产31厘米黑白电视机的基础上,生产出春笋牌37厘米半导体管黑白电视机。年又研制出44厘米集成电路黑白电视机,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奖,成为全国58个定点电视机生产厂。年5月,引进彩电工艺技术和关键测试仪器,之后山西无线电二厂又引进了软磁盘和录像带生产线。
在这个时期,太原还有大众机械厂,就是现在的三益电子公司。
年,太原黑白电视机产量达到16万台,彩色电视机从无到有,达到1.53万台,收录机、录像带、电子琴从无到有;电话机5.6万部,交换机台,还生产大量的各类电子元器件。
这是太原电子工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随着彩电生产线的引进,年全市电视机产量由年的17.6万台减少至11.65万台,但彩电由1.53万台增加至5.03万台。山西无线电厂还引进了声力电话机、感应电话机生产线,建设电子琴大楼。年大众机械厂打印机生产线按年产5万台进行技术改造。
年,卫华仪器厂由沁源迁至太原,由生产电子仪器仪表改为生产电子计算机专用稳压器。
年,金阳器材厂由阳城迁至太原,被电子工业部确定为年产10万台的计算机开关电源定点单位。
2.停滞没落期
但随着一大批国外先进电子产品的涌入,以及资金及外汇限制,引进生产线没有全套引进,导致有的产品生命周期太短就被新的电子产品替代,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不够,加上全国各省大举开发电子产品,年全国电视机修业已经突破百家,太原电子工业进入了停滞发展的困难时期。
到年,除太原无线电一厂、四厂(后改名为长城光电子工业公司)、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外,其他企业如山西无线电厂、太原半导体厂、山西无线电二厂、太原电子厂等全部亏损。山西无线电二厂到起就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年,太原电子企业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制。但多数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引进外资后,本意是盘活现有资产,但很多进行了转产,比如太原半导体厂将厂房出租给了黎氏阁家具公司,山西无线电二厂从事商贸餐饮,最终归还山西大学。太原无线电二厂转让给了北京华联超市。
山西无线电厂与惠州彩星电器公司合资成立了彩星电子有限公司,年彩电产量达到10.15万台,并计划生产可视电话。到年共生产彩电73万台,但由于知名度不高、债务沉重停产了。
3.新兴技术发展期
在“九五”后期(-年),一批技术力量强的大型科技公司相继成立。如太原理工天成科技、山西清华网络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合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同昌信息技术实业有限公司、山西科达自控公司等,成为太原信息技术的重要力量。
年,富士康入驻太原,年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主要生产手机及笔记本电脑外壳、手机整机等。
年12月,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成立,年12月厂房建成,生产智能MCC产品,矿井自动化控制中心ACC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太原的电子信息产业年前只有10家企业,到年发展到7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个。
到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19亿元。
-年的十余年,太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旺盛、重点行业发展良好等趋势。太原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有通信电子装备、电子材料和软件产品,其中通信电子装备有智能手机、液晶显示专用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通信设备等电子装备,计算机及外设、数字检测监控仪器仪表、传感器及应用、高亮度LED外延片等。电子材料有光纤面板和发光材料及深加工产品。软件产品有生产过程自动控制软件、优化仿真检测监控软件、电子专用设备及仪器仪表嵌入式软件、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软件等。重点企业主要有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天成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第三十三研究所、三益电子集团公司、太原风华信息装备有限公司等。
4.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期
近年来,太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主要布局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信息安全、北斗导航、物联网等行业。富士康年产值突破亿元,今年有望达到千亿。太原还把信创产业作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抢滩领跑的重要抓手,致力于建设高端通用安全可控先进计算整机制造产业集群,中国电科、长城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云时代、百信等省内领军企业逐步壮大。年7月山西长城“智能云”工厂信创产品投产下线,成为中国长城签约最快、落地最快的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山西软件园入驻各类软件企业余家,其中就有华为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和百度数据标注产业基地,百度数据标注产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
02太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短板
1.科技发展水平不高。支撑太原市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储备不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且分布不均衡。新兴产业中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研发力量薄弱的困境。
2.信息技术人才缺乏。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产业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典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对知识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近年来,太原市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但与产业发展要求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不足现象,高学历、高级职称人才在高新技术企业的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更为缺乏。作为高技术密集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能力还明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03太原信息技术产业如何走向未来
未来,太原仍然要坚定不移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虽然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但作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这一阵地绝不能放弃,需要坚定地发展,甚至要拿出孤注一掷的勇气,集中政策合力、财力,持续地投入,才能真正见到成效。
1.在发展思路上:
而要坚持不懈,努力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甚至煤矿、焦化、商贸、旅游等产业发展中,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其他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力争到“十四五末”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亿元,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企业1个,超百亿元企业2个,超十亿元企业10个,培育3-5户企业成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2.在发展重点上:
要围绕三网融合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趋势,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的示范应用。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包括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集成电路封装及测试等,以及北斗导航、新型显示面板、新一代移动通信、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信息网络安全,大力发展各类移动通信、智能终端、智能家电等消费电子制造产业。
3.在空间布局上:
以山西综改示范区、中北高新区为核心载体的信息技术装备和材料制造产业集群;
以小店区、迎泽区、万柏林区为主要载体的软件产业集群;
以晋源区为主体的生态型研发设计、光存储产业和双创集群。
4.在产业链布局上:
做大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链,创建国家微电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布局信创产业链,形成国内技术领先的国家级信创产业基地。
构建新一代半导体产业链,打造国内规模最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应用高地。
培育物联网产业链,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总之,只要保持定力,持之以恒,太原信息技术产业就一定能够重拾辉煌,取得更大的发展,赢利产业的未来,从能源重化工基地重回高质量工业体系也将指日可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