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上午,62岁的崔卫田都会来到高新区新城街道富华社区学习声乐。这里是市老年大学设立的一个教学点,也是我市老年大学快速普及的一个缩影。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潍坊市老年大学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创了区域一体化发展工作新模式,全市老年大学工作遍地开花。社区教学点里学员学得很认真11月27日,窗外寒风凛冽,位于高新区福寿东街与蓉花路交叉口附近的创业中心大厦六楼却热闹非常,一堂特殊的声乐课正在进行,这里是市老年大学设立的一个教学点,来上课的学员都是富华社区的中老年人。教室里,头发花白的学员认真跟随老师的伴奏,齐声高唱教学的曲目,格外专注。62岁的崔卫田是富华新村小区居民,退休已近三年。刚退休时,他在家和老伴帮子女带孩子,最近才闲了下来。为了赶上当天的课程,他专程从青岛赶回来。“在这里学唱歌,我愉悦了心情、收获了友谊,感觉自己也年轻了!”崔卫田笑着说,他年轻时就喜欢唱歌,不过忙于工作和家庭,这一爱好只能搁置一边,“作为富华社区居民,早就听说社区里的文化活动搞得不错,市老年大学还派老师来教课,年初我赶紧报了名。”56岁的庄丽霞曾是新华中学的老师,退休后赶着上老年大学的各种课程,家人笑称她比上班时还要忙。“之前我是为了工作、为了职责而活,现在可以说我是真正为自己而活了。”庄丽霞笑着说,她报了电子琴、舞蹈、声乐等多个班,在富华社区的老年大学教学点已经学习声乐一年半,唱歌技巧有了很大提升,“我一直以为社区就是干些上传下达、调解纠纷等小事,通过在这里学习,我对于社区工作有了更多了解,也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组成教育联盟推进办学一体化崔卫田和庄丽霞在家门口就能受到专业老师的培训,这得益于潍坊市老年大学教育联盟的成立。去年4月,潍坊市老年大学教育联盟成立。通过成立教育联盟,推进全市老年大学办学一体化,形成了以市校为龙头、县校为主体、镇街校为基础、村居校为延伸、家庭校为拓展的五级办学网络,使大联盟成为我市老年教育“最大的校园”。据介绍,全市老年大学教育联盟成立后,13所联盟理事校投资约6.2亿元,已新增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潍坊四区老年大学成为市校分校,诸城实现一校五区,寿光实现一校三区,高密、安丘、临朐、潍城实现一校两区。潍城区42个社区、高新区新城街道23个社区、诸城市16个镇街园区实现了基层老年教育全覆盖。同时,市校还在安丘设立了摄影教学实践基地、在寿光设立了园艺种植教学实践基地、在寒亭设立了风筝制作教学实践基地、在市档案馆设立了党史国史教学实践基地,在寿光陈少敏纪念馆、诸城王尽美纪念馆、昌邑峻青文学馆、潍县战役纪念馆设立了4个党性教育基地。目前,市校已在城区建立分校22个、开办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98个,在校学员1.7万人,全市联盟校实体校在校学员达13万人。年底全市将实现89个镇街老年大学全覆盖,年底全市村居(社区)老年大学办学率将达到40%。加强党建工作构建党组织网络近年来,市老年大学全面加强学员党建工作,构建“校建党委、系建总支、班建支部”的学员党组织网络,学员党委下设8个党总支、个班级(社团)党支部,服务管理党员余人。借助潍坊市内9所高校、24名专家智慧,推动潍坊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晋档升级。学员党委成立以来,通过落实党支部书记工作补助和党支部工作经费、开展“集体过政治生日”、开设课前“10分钟微党课”等活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员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支部建在班上”让老年大学有了灵魂。近年来,在市校共搭建省老年大学教师培训基地、老年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离退休干部党建研究中心、孔子学堂、“五老”志愿者学院等19个工作平台,通过平台工作可直接延伸到基层。利用省老年大学教师培训基地,多支点、向下走,连续3年分别在寿光、高密举办了全省老年大学书画、声乐、舞蹈教师培训班,共培训全省教师多人次。以潍坊市老年教育工作者培训基地,多班次、向上走,邀请专家授课举办培训班20多场次,培训全市教师多人次。目前,全市共有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伍支,登记在册志愿者人,其中党员人,涌现出“婚姻调解专家”王茂兴、“我是共产党员”刘晓霞等大批先进典型。党建工作引领开路,党群团结一心,众多平台联动,夕阳红事业成为老年人“最美的乐园”。工作硕果累累两种模式正展开按照“开放、融合、共享”的新理念办学,我市老年大学工作硕果累累。目前,已经探索出潍坊老年大学办学中的“城市版”“农村版”。高新区新城街道已成为全市社区老年大学全覆盖第一街道,也是全省第一个社区老年大学全覆盖的街道,打造了潍坊老年大学城市版“新城模式”,富华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就是典型代表。农村办老年大学是服务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有效措施,是老年教育工作者责任担当的表现。走进诸城市枳沟镇东枳沟社区老年大学,文体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等一应俱全。年5月成立时,该校是诸城市第一家农村社区老年大学,不少条件较好的社区纷纷效仿,一年多时间就成立了33家,之后仍在快速扩展。据了解,诸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老年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以市区“东西南北中”五个校区为主体,以镇街老年大学为分支,推动老年大学由城区向镇街、农村社区延伸,向村居、家庭学习中心户拓展,形成了“农村办大学、农民上大学、民师登讲台、三农进课堂”的潍坊老年大学农村版“诸城模式”。目前,我市正在城乡复制这两种模式,推进老年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潍坊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