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课桌上摆着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教具,仔细观察,才发现它们原来都是由废弃的易拉罐、纸杯和彩纸制作而成的。
在生活清苦的山村,每一个精心制作的小玩意,都凝结着一名老师的爱心、耐心、细心和巧思。能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脸,见证他们慢慢地长大,就是她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最大的动力。
我国还有近15%适龄儿童没有上幼儿园,他们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为了解决学前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首批山村幼儿园在青海省乐都县(后撤县设区)落地。
十多年过去了,乐都的试点取得了喜人的效果。调研对比发现,就读过山村幼儿园的孩子高中入学率为81%,而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的比例只有25%。
效果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中。
青海省乐都区共和乡祁家堡幼儿园教师郭晓用笔记录下了这十年的故事,并在“我的一村一园故事”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让我们跟着她一起走近山村,了解一名山村女教师的无悔青春。
用纯粹炙热的爱心灌溉未来
郭晓青海乐都共和乡祁家堡幼儿园教师
距离我正式成为一名早教老师,现在已经有11个年头了。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当初的一切至今都历历在目。在早教这一职业的道路上,11年的时光犹如白驹过隙,其中固然有艰辛、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满满的收获与感动。
年以前,学前教育在山区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从刚开始父母、家长的质疑与不理解,到后面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这一路走来其实并不容易。
那年我才17岁。刚刚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我,对外面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与渴望。我生平第一次走进大山,带队的主任驾驶着一辆面包车,带着我们进山熟悉环境。我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好奇地向窗外张望。
山路崎岖颠簸,仿佛一条蜿蜒绵长的玉带,葱郁高耸的山峰笔直插入碧蓝的天空,朵朵白云从车窗外飘过,美丽的景色如同仙境。
不知道过了多久,面包车终于停在了这碧水蓝天的世界,我不等车停稳便满怀欣喜地跳下车,张开双臂深吸了一口气:“啊!好美啊!”听到我的感叹,带队的主任开玩笑道:“哈哈,过两天你就知道美不美了。”我疑惑地看向他,他却只是笑了笑。
我从小在厂矿里读书长大,那里有整洁威严的教学楼、宽敞温暖的教室、明亮的窗户、平整的书桌和宽阔的操场。到了这里,眼中看到的一切却颠覆了我的认知。
我从来没有想过,教室竟然可以是用土胚和木架搭建起来的矮小平房,坍塌了的围墙还可以用大大小小的石块儿来修补,我也不知道窗户还可以用报纸来糊,桌子腿还可以用砖头充当,所谓的下课铃,就是敲击两块悬挂起来的铁疙瘩。
走进教室,昏暗的光线,裸露的木质房梁,清晰地映入眼中。一阵大风刮来,黄色的尘土布满天空,顺着报纸上的缝隙飞进屋里。看到这一切,我的心里满是失望与失落。可是当我回头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清澈的双眼,眼泪终于还是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我清楚地知道,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做到“起点公平”,让每一个3—6岁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决定要留在这里,把所有知道的知识都教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用知识的力量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拥有更加美丽、光明的未来。
和孩子们在一起
那天以后,我就开始了大山深处的走教生活,每周有两天要翻山越岭进出大山。
由于学校在山顶,我每次都要背着水杯干粮,手脚并用地攀爬,一走就是好几公里。山里面人烟稀少,手机也完全没有信号,路上到处都是被山洪冲击留下的深坑,行路分外艰难,稍有不慎就会跌倒磕伤。山里的天气变化莫测,有时候走着走着就是倾盆大雨,云彩一飘走又是烈日炎炎,路上也没有遮风避雨的地方。但想到孩子们盼着我等着我,我还是硬着头皮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学校赶。
每次到学校,气喘吁吁的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个“娃哈哈”,跟我一起的大姐笑话我,自己明明还是个小朋友,却要肩负着大大的责任。
走教的那段日子里,我们除了要亲自动手改善落后的教学环境,还要挨家挨户地动员和宣传。我走访其中一家的时候,看到几个3、4岁的孩子正跟着爷爷奶奶蹲坐在门口玩沙子,走近他们,孩子们一看到我,就怕生地躲进奶奶的怀抱里。
说起早教工作的意义,家长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不能理解。山区里基本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赚钱,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照顾。这些老人普遍没什么文化,在他们的眼中,每天给孩子吃饱穿暖,让孩子们健健康康的,就已经很好了。他们不理解什么是学前教育,更不明白这么小的孩子去学校究竟有什么用。
随着宣传的逐渐深入,终于有零零散散的儿童走进学校,小朋友们围着温暖的火炉坐在基金会捐献的小椅子上,聚精会神地听着我们讲故事,眼睛里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
因为物资匮乏,我们变废为宝,自己制作教玩具
因为物资匮乏,我们带着他们做游戏时,常常把废弃的纸箱和瓶瓶罐罐收集起来制作成一些教玩具。没有桌子怎么办?我们想办法找来了一些小学里淘汰的废弃课桌,锯短桌子腿之后铺上塑料桌布。
“瞧!孩子们可以在桌子上画画、做手工啦!”慢慢的,我发现孩子们开始期待着上学,他们不再怕生,每次到学校都会主动向我打招呼问好。他们开始讲文明用语,零星地说一些词汇,讲一些小故事;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会尽可能地保持衣物整洁,坚持早晚刷牙。
孩子们的进步,家长们都看在眼里,他们越来越信任和支持我们。有一年,一个家长大清早等在学校门口,手里提着一袋自家种的土豆,非要送给我尝尝。有时候他们家里宰杀猪羊,也要邀请我们去品尝。他们经常说我们是尊贵的客人,我们来到山里教娃娃们读书不容易。山里的乡亲们不会说什么客套话,只是用自己朴实热情的行动表达着对我们的感激和谢意。
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就是我的动力
能够当“孩子王”是我儿时以来的梦想,因为我喜欢带着他们奔跑的感觉,喜欢他们清澈天真的眼睛,喜欢他们爽朗稚嫩的笑声。
长大后梦想能够成真,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啊。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年有多少心酸,只有自己知道。我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可是每每看到家长们信任的目光,孩子们一张张稚嫩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眸,听到一声声清脆悦耳的“老师好”,我就会感到心酸和不舍,身体里也迸发出一股无穷的力量,让我咬牙坚持了下来。我用青春坚守初心,用真心守护这些孩子,我想这样的青春一定是无悔的。
这些年跟我一起的早教老师,离开的虽然有不少,但是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留了下来。我们看着彼此成长,逐渐变成了一家人。
生活上,我们一起分工,有的劈柴生火,有的挑水做饭。为人处事上,我们学着三思后行,小心地收起彼此的棱角。时光一去不返,我们都已经结婚生子,我们都已经不再青春年少,从一个个小姑娘成为了孩子的母亲。可越是有了为人父母的经历,我们就越不后悔当初的决定,或许青春终将失去,可也能够变成永恒。
多年的风雨历练,让我沉淀了一份责任,少了一份敷衍,多了一份担当,少了一份抱怨,更多了一份通透。
如今,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县领导对我们关爱有加,学校校长及其他老师对我们更是十分敬重。
在基金会、各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下,山区幼儿园开办的越来越好,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设备齐全。基础设施有课桌、椅子、书柜;硬件上有电视、电脑、电音箱,电子琴;生活上有暖气、幼儿寝室、洗手间、热水桶;户外有沙坑、水坑、游乐设施,活动室内的教玩具更是一应俱全,每天还会发放多益点给孩子们吃,帮助他们补充营养和其他微量元素。孩子们在校园里嬉戏玩耍、唱歌跳舞,欢声笑语传遍每一个角落。
孩子们的世界最是简单纯粹,只要以真心换真心
一晃10多年过去了,还记得有一年我们幼儿园新来了个小朋友,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看起来十分腼腆。我问他问题的时候,他总是低着头,我去找他玩,他也总是跑开。
有一天中午吃饭,我看到他盛了饭就呆呆地看着,想着先观察一下是怎么回事,结果等到第二天他还是如此,第三天早上我便跟这个孩子的家长说明了情况,了解其中的缘由,原来这孩子非常怕生,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从来都是父母包办,更别说自己独立吃饭了。
这天我特意找他做游戏,希望消除孩子心里对我的陌生感。中午的时候,我过去跟他坐在一起,对他说:“你怎么不吃呀?是不是不会吃饭呀?要不我今天喂你,等明天的时候你再自己吃好不好呀?”他虽然不说话,但也没有跑开。吃饭的过程中我教他如何使用勺子,小手要扶着碗,嘴巴要接着碗,也讲了一些文明吃饭的餐桌礼仪等等。
过后的几天里,都是我搂着他睡午觉。我发现他开始有意无意地跟在我屁股后面,看起来是想跟我套近乎,似乎又不太敢的样子,让人觉得很好笑。有一天中午,其他小朋友都吃过饭,准备开始游戏了,但是他还没有吃完,笨拙吃饭的样子很让我着急,我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这是一个过程,经历了才会成长。慢慢的,孩子开始信任我、依赖我,常常用他的小手拉着我的一根指头,我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有一次跟我说话不经意间叫我妈妈。
小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纯粹,只要你真心地对他好,他也一定会爱你。现在他经常会跑来找我玩,调皮捣蛋之余还会说起发生在家里的趣事。他也会学着我当初教他时候的样子,帮助新来的弟弟妹妹们。帮他们穿衣服,手拉着手带他们上厕所,带他们去洗手池等等,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和关爱别人,现在已经成为班级里名副其实的小大哥啦,大家都非常喜爱他,喜欢跟他一起玩。
“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世界未来的希望,人类未来的希望。请不要吝啬我们的爱,在幼教岗位上全方位地奉献我们的爱心,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吸取养分、茁壮成长,将这份爱连绵不断地传递下去。
整理-昊坤
编辑-艺霖、诣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