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学校教育之外,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闲暇时间对人文、艺术、科学的学习与探究。与以往不同,如今,乡村学校就读的孩子,也能在校园享受到兴趣特长培养、书籍阅读等教育资源。这也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学校成长变化的缩影之一。
芦洋学校地处平潭中北部,位于素有“瓜果之乡”美誉的芦洋乡洋中村,系我区较早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现有9个教学班名学生。
每到周二上午第三节课,芦洋学校总是热闹非凡,学生们在舞蹈、门球、3D制作等兴趣班内,尽情体验兴趣的魅力、追寻快乐的足迹、放飞五彩斑斓的梦想。13日,记者走进芦洋学校,了解这所让学生们幸福感满满的学校。
独具特色
门球运动引进校园
“大家排好队,我们在这节课先练习基本技法……”上午10时,门球场上,学生们手拿球杆,腾挪闪跃,沉稳镇定,动作娴熟,用特有的肢体语言诠释着门球运动的独特魅力,场面欢快而热烈。门球兴趣班是芦洋学校在今年11月新增设的,一开课便吸引了16名学生报名参加。
提起门球运动,相信许多人都感到陌生。它是在平地或草坪上,用木槌击打球穿过铁门的一种室外球类游戏,又称槌球。门球是高尔夫球与撞球的混血儿,不但规则简单、轻松有趣,而且可以激发脑力、促进身心,是时下最经济实惠、老少皆宜的新运动。
“我参加门球比赛时,发现门球不是老年体育项目,也有不少年轻人在玩,在广州等地方就在学校推广这项运动。”芦洋学校校长周训康介绍道,“我们在今年10月底开始筹备,将门球运动引入学校;11月初,门球兴趣班正式开课。同时,学校还在三至六年级开展每周一节门球体育课。”
普及少儿门球运动,训练场地是关键。为此,芦洋学校建设了34米×22米的门球训练场地,购买了15把门球球杆。如今,小小门球,不仅是师生们最感兴趣的运动器材,更成为推动学校“快乐教育”的“神器”。目前,门球运动已在三至八年级约名学生中掀起了学习热潮。
曾益是就读于芦洋学校五年级的学生,每周二上午第三节课,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这是曾益学习门球运动的时间。他告诉记者:“我很喜欢门球运动,没想到在学校能够圆了我的梦。”
对于未来规划,周训康说:“现在先让学生熟悉门球项目,待发展成熟后,我们也会带学生外出交流。以后,门球运动将作为学校特色,也会成立一支教师门球活动队。”
多彩课堂
全面发展学生特长
像曾益一样,在芦洋学校里,百余名学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习多种多样的兴趣班课程。这些课程广受欢迎,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且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三年级学生杨思嘉来说,在这三年的校园时光里,他很快乐。“很感谢学校开辟了‘第二课堂’,让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色彩斑斓。现在的我多才多艺,既会门球运动,又会3D制作。”杨思嘉说。
记者了解到,芦洋学校开设了七大类近15种兴趣班课程,包括手工类、舞蹈类、诗文诵读类、美术类、器乐类、体育类等。周训康说,这些兴趣班课程均免费面向校内所有学生开放,学生通过自愿报名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喜欢的兴趣班参加,让乡村的孩子享受到和城区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培养兴趣爱好,在城区孩子眼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对于乡村孩子来说却是很珍贵的。”周训康说,为了给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平台,学校根据教师特长,结合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开设了电子琴、舞蹈、3D制作、美术、门球等兴趣班。
自从芦洋学校开设兴趣班后,越来越多孩子更加自信登台展现才艺,并在大大小小比赛中斩获不少奖项。周训康告诉记者:“城区学校开展的活动,我们学校也开展起来了。在六一节、运动会等活动中,学生们也变得更加踊跃展示所学的才艺。”
书香氛围
增强素质教育活力
目前,很多乡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对阅读引导教育较为欠缺,使得捐赠的大量优质课外图书未能充分发挥书本的价值。此外,留守儿童无人陪伴、读书学习兴趣较低问题较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芦洋学校利用语文课时间,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
一走进阅览室,记者就看到学生们两两结伴,仔细阅读手中的书籍。阅览室仅为42平方米,“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这里涵盖了科学(科普、实验)、绘本(注音、美绘本)和文学(儿童文学、中外名著)等册图书。
周训康说,为了让孩子们多看些书,年,芦洋学校设立了阅览室;并在语文课中设置阅读环节,在这期间学生可以前往阅览室看书,从而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从年开始,学校还开展了“同读一本书”书香校园PK赛等,营造书香氛围。
“孩子每天放学回来很开心,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多。我以前上学课外活动比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芦洋学校变化真的很大,现在的孩子真的太幸福了。”家长林女士说。
多年来,学生不断进步,家长积极支持,学校的办学效益也不断凸显。从年至今,芦洋学校先后获评区级“文明校园”“平安先行学校”“德育工作达标校”“安全标准化达标学校”等荣誉。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健康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和谐发展’是我们学校多年来坚持的育人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校内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位老师能够幸福从教,让学校能全面发展。”周训康说。
记者手记
拓宽育人渠道让乡村孩子快乐成长
每到周二上午,是芦洋学校学生们最快乐的时刻。阅览室里,孩子们手捧经典读物,沉浸在书籍的海洋里;门球场上,孩子们沉稳出杆,感受门球运动的魅力……近年来,芦洋学校致力于打造兴趣班课程,包括了舞蹈、门球、美术等,斑斓了孩子童年,点亮了乡村教育。
时下,创建校本特色是许多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然而,纵观一些农村偏远学校,由于硬件设施及师资有限,课程不能开全开足的现象依然存在。而芦洋学校依托于乡土资源与校园实际,将教育延伸至学生生活,创造了精彩纷呈的“第二课堂”。
以门球为例,为了普及这项运动,在区门球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芦洋学校利用地缘广阔的优势,建设了2个门球场,供学生练习门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芦洋学校还主动联系省、区优质资源,邀请了福建省门球“球王”陈洪刚、全国门球赛冠军孔子云等高水平教练来校指导,让全体师生进一步了解门球、熟悉门球、掌握门球技术。
人无我有,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凭借门球运动,芦洋学校结合校园实际,利用好乡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兴趣特长,“打”出了乡村学校的特色与优势,让学生享受到快乐童年,并得到全面的素质成长教育。
走在芦洋学校里,看到一张张可爱幸福的笑脸,记者不禁感叹,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生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冯荣/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