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喜欢玩王者荣耀的人都知道,今年5月份王者荣耀颁布了未成年人防沉迷新规,主要规则如下:
1、游戏时长限制,未成年用户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禁玩,法定节假日每日限玩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限玩1.5小时;2、游戏消费限制,未满8周岁的用户无法进行游戏充值;8周岁(含)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上限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上限元人民币;16周岁(含)以上未成年用户,单次充值上限元人民币,每月充值上限元人民币。
从游戏规则我们可以看到,沉迷于游戏的未成年人日益增多。手游已经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专用娱乐项目,更是孩子放学回家后跟朋友“促进感情”的新手段。
至于腾讯对未成年人充值的限制,不是平台不想赚钱,而是部分未成年人“非理智性消费”太吓人,前段时间就有关于11岁熊孩子充值游戏,花光40万元购买状态,导致家长怒不可遏,暴力教育该孩子。
据了解,家长允许小孩子玩手机很大部分原因是小孩子实在太淘气,只有把手机给他玩,才能安静地在一旁玩游戏,家长也不用心烦,可以专心做自己的事。实际上把手机给孩子玩是不愿陪同孩子的表现。长此以往,手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远高于父母,无论在什么场合,父母可以不在场,但手机必须在手上。这也是现在很多成年人脱离手机后没有安全感的重要原因。
在关于《深井效应》的文章中分析到,童年不良经历容易发生“多代遗传”,即使在精神上恢复健康,身体上仍然会记得旧时的伤害。那么如何避免童年不良经历,让孩子能在经过“重新设计”的养育氛围中成长?《游戏力养育》能给我们很好的很好的启发。
《游戏力养育》是年5月出版的关于游戏治疗和亲子关系的书籍。作者劳伦斯·科恩被誉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作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和儿童游戏治疗师,他的治疗经验汇集成独立书籍《游戏力》与《游戏力养育》,给予全球家长们非常好的养育指导。
接下来我将从游戏力养育的核心价值、实践步骤以及培养成长型思维三个方面对游戏力价值观进行阐述。
01认知重构,蓄满“爱之杯”和倾倒“情绪之桶”是游戏力养育的关键
在详细描述游戏力养育价值观之前,我想先聊聊《精神病患者》这部电影。
《精神病患者》讲述的是一个漂亮的女人来到诺曼经营的旅馆住宿。诺曼的“母亲”认为这个女人放荡且不怀好意,但诺曼对这个女人一见钟情,不惜抗拒“母亲”的意思,坚决带着晚餐给女人吃。女人吃完回房间洗澡,“母亲”拿刀到浴室将女人杀死。
小时候诺曼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对诺曼十分苛刻,但诺曼又无法离开母亲自己生活,长此以往,爱恨交织的情感使得两人间产生了病态的矛盾性依恋。后来母亲有了情人,诺曼将母亲杀死,他的人格分裂成自我人格和母亲人格。当“母亲”活在了诺曼的身体后,诺曼不允许母亲有爱人,“母亲”自然也不会允许诺曼成家立室。
根据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的依恋理论,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一般有三种模式:安全型、冷漠型、矛盾型。安全型依恋的特点是,妈妈离开的时候哭闹,妈妈回来就安静;冷漠型的特点是,妈妈离开无所谓,回来也没什么反应;矛盾型的特点是,妈妈离开的时候哭闹,妈妈回来闹得更凶,妈妈不理他了,就缠着妈妈。
但是成长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就像一条蜿蜒的小河,你不能使它更快或者更慢,拔苗助长的结局大家都清楚,并不利于呵护孩子的成长。若想避免《精神病患者》诺曼和母亲之间矛盾的依恋模式,必须要通过反思和自我察觉,避免孩子产生毒性应激反应(家长的暴力或忽略等对孩子造成长期的身心影响),发现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养育价值观,形成安全性依恋模式。
1、认知重构,从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在其倾倒“情绪之桶”时能及时给与拥抱“情绪之桶溢满”是成年人和孩子都会面临的情况,成年人或许因为工作,或许因为生活,当内心的委屈或不满无法控制时,成年人会用各种方式进行宣泄。孩子也会产生“情绪之桶溢满”的情况,他们也许会进行破坏,也许会大哭一场。
父母们或许无法理解为何自己的孩子会无端端哭泣,对孩子说:“不就一件小事么,有什么好哭的。”也许因为孩子一整天都没有见到父母,心里的不安全感在这一刻突破了情绪临界点,进而宣泄出来。妻子几天没见到丈夫都可能哭泣,更何况心智还没成熟的孩子呢?
当孩子倾倒“情绪之桶”时父母该怎么办?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放心,爱和拥抱是不会宠坏孩子的,只会让他长大后更有共情力。
2、蓄满“爱之杯”,激发孩子好奇心、合作、友善和快乐的内在天性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往往觉得他们是坏孩子,习惯用严厉的方式进行纠正。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一定能听话改正,甚至会出现孤独和压迫感。长期对孩子严苛的对待,容易使其形成毒性应激反应,对他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伤害。
最有效的处理办法是先给孩子续杯。尽管“爱之杯”已空,孩子不再信任父母,父母依然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坚持不懈给孩子续杯,依旧可以蓄满“爱之杯”。
当孩子需要陪伴时,你可以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世界,感受孩子的欢乐;当孩子需要倾诉时,父母可以倾听,尊重孩子的想法。整个童年期间,每当孩子可以自由选择想做的事情、取得成功、获得成就、感到与他人亲近时,他们的杯子都会被蓄满。在大多数家庭里,只要大人不是过于严肃、唠叨不停、频繁责备,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就能蓄满他们的杯子。
02重视游戏与情绪理解,从联结、内看和轻推三要素实现游戏力养育核心价值观
在阿米尔汗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有这样一个片段:小男孩伊夏因为成绩不好,被老师建议上特殊学校,父亲听到后觉得颜面丢尽,将伊夏安排到一个寄宿学校,寄宿学校的老师对伊夏说的第一句话是:在这个寄宿学校只有一条规矩——纪律,我们连最野的马儿都能驯服。
这就是现在大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养育观: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那我们给你安排最好的学校,上最好的补习课,辅助你成龙。然而这样“为子女好”的安排,实际上在一点点磨灭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如马儿般驯服他,成为所谓的“乖孩子”。
幸运的是在这个寄宿学校的美术老师尼克(阿米尔汗饰演),他非常支持孩子保持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他来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就以扮演小丑的方式出场,在课堂上带领孩子又唱又跳,释放了孩子的天性和童心,不再是学习的机器人。
这部片子对家庭和学校都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传道受业解惑是老师的责任,安抚孩子的心灵、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教育的本质。如果说蓄满“爱之杯”和倾倒“情绪之桶”是游戏力养育的关键,尼克老师的扮演小丑陪同孩子一同游戏的方法,就是游戏力养育价值观的实践措施。
游戏力养育就是用游戏和情绪理解的方式与孩子建立深层联结,倾听自己和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温柔地引导孩子向上成长。联结、内看和轻推是游戏力养育三个实践步骤。
1、联结,让孩子与你靠得更近联结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积极关系,能被彼此感受到的情感纽带,比如信任、接纳、爱、欣赏,甚至是真诚的道歉,可以是共享快乐和欢笑的时刻,也可以是分担烦恼和痛苦的瞬间。
当孩子拿着玩具到你身边想要跟你玩的时候,他向你发出了联结的邀请,这种情况是非常好的,说明孩子愿意跟你靠近,他希望你进入他的世界。这种情况下你只需要花费时间陪伴孩子,跟他一同欢笑,给他蓄满“爱之杯”。
但有些孩子喜欢自己一个人默默在角落玩游戏,这也是很多家长担心的情况,怕孩子内向、孤独。这个时候你需要走到他的身边,问问他在玩什么,你是否可以加入。如果孩子拒绝了,不用着急,你可以在旁边看着他玩,默默陪伴他,直至他愿意与你分享他的世界。
2、内看,察觉自己和孩子的真实需求向内看意味着通过反思和自我觉察,发现最深层的养育价值观,通过暂停避免冲动反应,找到内心深处更安静的声音。向内看也意味着看向孩子的内心,看到他表面行为下的感受和需求。
当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时候,你是否非常烦恼,总是羡慕别人家孩子考试成绩好,然后开始苛责自己的孩子。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你需要冷静下来问问自己,羡慕别人家孩子的本质是不是希望自己孩子能活得更好?孩子不愿意学习是希望跟你待久一点,还是单纯地不喜欢学习?跟孩子沟通、跟自己内心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3、轻推,温柔帮助孩子向上成长回到《地球上的星星》,当尼克老师发现伊夏有阅读障碍,尼克老师并没有直接在同学面前鼓励他你可以的,而是从爱因斯坦的学习障碍的故事讲到爱迪生写不好字母却为世界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的故事,给伊夏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使他重拾童心和自信,这就是轻推的力量。
四两拨千斤是王宗岳在《太极拳论》对太极哲学的描述,也是轻推的精髓所在。这种方式既坚定又有爱,既有指引又没压力,是在过度放任和严厉逼迫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轻推的关键点是把孩子带到情绪临界点。临界点是一个心理位置,在这个点上,有能力面对恐惧,虽然感到害怕,但还能有所行动,至少应再往前迈一小步。
03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之前,父母需培养自我成长型思维,教育观与婚姻观都需要不断成长
《深井效应》中对童年逆境进行了详细描述:童年逆境将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深刻的影响,甚至会持续几十年地改变他们的身体。它甚至会改变这些人的基因呈现方式,改变细胞复制的方式,大幅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甚至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罹患风险。
所谓的童年逆境,不仅包含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父母对孩子的忽视或者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受上一辈的养育观影响,你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不知不觉中会渗透着上一辈的行为方式,当你忍不住打骂孩子的时候,你回想一下是不是你的父母从小这样对待你的?童年逆境会“多代遗传”也是有原因的。
在阅读完所有关于养育知识的书籍后,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迫于改变自己的孩子,改变家人的养育观。我经常提到:以身作则,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切忌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呵斥孩子去看书,还理直气壮地教育他我辛辛苦苦赚钱给你上学你却只玩游戏不学习。
陪伴孩子一起看书,孩子在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陪伴孩子玩游戏,孩子在欢乐的同时自己也开心,何乐而不为?在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之前,父母要先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
《终身成长》中对成长型思维模式有详细的描述: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中不管母亲多么疼爱伊夏,她无法改变伊夏的命运,跟伊夏一样被强势的丈夫安排人生,因此只能靠尼克老师拯救伊夏。然而在《神秘巨星》中,同样不被父亲重视的尹希娅,最终却突破了阻碍成功追寻音乐之梦。伊希娅跟伊夏结局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答案在于母亲是否有成长型思维。
1、教育观的成长跟大多数印度家庭一样,伊希娅的父亲希望她能考个好成绩,日后嫁个好人家,于是给她报了各种培训班。但伊希娅的母亲不一样,她重视女儿的才华,重视她的兴趣,女儿开心才是她的梦想,不要不是违背原则,母亲会满足伊希娅的要求,陪同伊希娅玩耍。在没有父亲关心的家庭中,母亲的爱依然让她健康成长。
她不仅顶着被丈夫家暴的压力,给女儿买了吉他,卖了自己的项链给女儿买了电脑,当女儿想要让全世界听到她的声音时,提议她蒙着脸唱歌,一举成为红遍YouTube的“神秘巨星”。伊希娅的成功因素很多,有她的天赋,朋友的帮助,伯乐的赏识,更重要的是有她母亲的支持。她虽出生于落后的地区,却有着拥有成长型思维的母亲。
2、婚姻观的成长无论伊希娅想要得到的东西,母亲都会想尽办法满足她的要求,但是有一件事母亲不赞同:那就是跟伊希娅的父亲离婚。母亲经常遭到父亲的暴打,依然选择依附父亲而活,不愿离开他。当伊希娅为母亲准备好离婚文件,以为母亲终于要脱离苦海,母亲却怒不可遏。
在我看来,离婚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确实是不理智的选择。因为母亲是家庭主妇,没有收入就无法养育一儿一女,离婚能给予孩子的只能是低保的生活。由于母亲对伊希娅的疼爱与支持,导致伊希娅单纯地认为只要离开父亲就是脱离苦海。母亲的世界只有儿女,无所谓爱情,所以为了儿女,她宁愿遭受家暴。
然而电影就是电影,母亲最后会不顾一切跟丈夫离婚,给与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也给与观众一个满意的结局。当然,在现代社会我们依旧提倡女性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当发现选择了错误的人生伴侣时,依旧有勇气和底气抽身而出,给孩子一个健康温暖的家庭。
04结言
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养育的基石。
依稀记得我小学不小心考了个好成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电子琴,几个画本。爸爸工作的时候,妈妈会在旁边听着我胡乱地弹琴,还用欣赏的眼光看着我,。
前一个月我还跟我爸争论,他们一直希望我好好学习,不知不觉中让我有太大压力。仔细回想,童年时期他们也曾尽心尽力陪伴我,全身心投入到我的童年世界。只是长大了以后,妈妈也要出去谋生,我的记忆里面更多的是他们批评我上学抄歌词,更关心的是我的成绩。只是我内心的敏感让我们关系越来越疏远。
但我可以无条件信任他们,也是因为他们对我的信任,可以完完全全地做我自己,任由我去追求我的职业、爱情和自我价值。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在我成长的路上给我的爱和陪伴。
——END——
本文由
爱打机的妹子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