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万欢,来自辽宁,如今生活在北京。
从小有着艺术天赋的我,因父母下岗,家境困难,放弃艺术梦想,高考本想避开高数,谁知一切早已注定,最终选了英语专业。
在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高校却逆风翻盘做出了不普通的事,最终成为资深同声传译。
(大会现场照片)
我出生在辽宁省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爸爸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妈妈则性格要强,由于爸妈学历都不高,所以希望我努力学习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对我管理比较严格。
小时候家里条件虽非富裕,但爸妈总是尽力满足我的愿望。彼时,我极喜欢艺术,妈妈咬牙给我买了YMH的电子琴,没有钱报学习班,我就自己照着琴谱练琴。
小学时,我显露出绘画天赋。
上了初中后,美术老师说:“万欢,你的文化课成绩很好,若学美术,考上鲁迅美术学院是问题不大的,还能冲冲中央美术学院。虽然学艺术花费大,可一旦学成了,给那些考艺术的学生补课,也能赚很多钱的,何况,以你的天赋,是能有一番成就的。”
(媒体采访,交替传译)
我高兴地回家跟妈妈说了老师的话,她却欲言又止,最终为难地说:“孩子,咱家哪有钱学艺术啊。”这时我才知道爸妈已双双下岗,只是怕我担心,在悄悄负重前行。无奈,我忍痛放弃了美术梦。
之后,家里愈加困难,我偶尔要靠舅舅和亲戚帮衬才得以交齐学费。
为了生活,爸妈开始到菜市场卖菜。时至今日,我还刻骨铭心地记得,烈日炎炎下,他们汗流浃背地奋力推着车,汗珠顺着他们的脸一道道往下淌的样子。
有人说:“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万种惆怅;可这碎银几两,断了儿时梦想,让少年染上沧桑。”
这句话用在我身上真太对了。那时我就发誓,一定要自立自强,活出个样子。
正是生活的不易,塑造了我坚毅果敢、努力拼搏的性格,也因为如此,我做事比较独立理性,高考选专业也没有让爸妈操心。
(同传箱内正在同传)
我舅舅是科学家,为国家的大国重器做出很大贡献,是我很敬重的人。彼时我跟舅舅说想避开高数报考古专业,因为我数理化不好,而且喜欢历史和文物。
舅舅帮我分析了考古以及各个专业的利弊,让我自己做选择。
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考古专业的想法,选择了英语——这个看似更有“钱途”的专业。
大一时我的英语并不好,听力很差,口语表达也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
为了提高听力,每天凌晨5:30,悄悄从上铺爬下来,插个充电小台灯,带着耳机练习听力。图书馆、自习室里经常有我努力学习的身影。
同时,我也了解到英语专业的最高水平就是翻译了,而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口译又分交替翻译和同声传译,而翻译实战的最高境界就是同声传译了。
(巴厘岛海滩)
平时大家在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的,比如领导人答记者问,讲一段话停下来,然后译员再翻译,这个叫交替传译。
而同声传译,简称“同传”,又称“同声翻译”,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的情况下,不间断地将内容口译给听众的一种翻译方式。
这就要求译员练就multi-tasking的能力,简单点说,就是一心多用。打个比方,比如我们听到讲者讲了三句话,那可能嘴里翻着讲者的第一句,脑子里想着第二句的译文,耳朵里听着第三句……
而同声传译对当年的我来说,光环太强大了,那一般得是外交学院、北外、英国的巴斯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这样的名校高翻科班出身。
我就是一个地方一本的高校,梦想之路当时看起来真的是遥不可及,但是我下定决心:中国同传翻译圈将来一定有我!
(央视对话节目录制现场同传)
我带着投入和执着,仔细分析了下学习路径,路要一步步走,同传也是从听、说、读、写、译练起来的,那就先打好听说基础,但是没有好的方法,终究收效甚微。
那时李阳疯狂英语非常火爆,在学校举办了讲座,说是有好的听说方法。而我的短板恰恰在听力和口语上,要想解决,最好参加专业的集训营。
可元学费把我难住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向同学借了钱,才得以参加训练营。
一个寒假的训练,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开学后,我坚持晨读练习,还逐渐带动了一群伙伴一起晨读,进而组织了英语角、英语口语俱乐部。
最终还和东北各个高校的英语社团联动,我们各个高校的小伙伴们一起组织起来了东北三省最大的英语联盟组织。
当时,经常去各个高校的兄弟社团参加活动、交流学习,收获的不仅是英语听说,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车展现场也会成为我工作的地方)
年轻没有其他资本,而我最大的资本就是自律。哈尔滨的冬天折胶堕指,零下二三十度,每天天不亮我就和一群伙伴到教学楼练英语。
教学楼值班的大爷看我总是风雨无阻,跟我说:“你这个小姑娘真是太拼了。”还特意早为我们早开了教学楼的大门。
习于冷,志与成冰。当一个人习惯了霜雪,就可以变成一棵松树,屹立在天地间,成为冬天里一道绝美的风景。
我的努力引起了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周教授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