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琴 >> 电子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小学音乐法国号教学设计

来源:电子琴 时间:2024/12/2
救助贫困白癜风患者 https://m.39.net/pf/a_4636739.html

教材分析:

《法国号》这是一首莱茵河民歌,F大调,3/4拍,歌曲的节奏平稳,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将弹性与抒情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歌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用夸赞的口气炫耀自己。歌曲前三个乐句比较舒缓,此段音区低而深沉,其中第一、第二乐句的旋律走向大致相同,平稳而不单调,仿佛法国号那低沉的声音在慢慢诉说;第一、第三旋律完全一样,歌词也完全相同,似问却又在强调“嗡巴巴”的声音,让人印象更深刻;最后一句旋律稍有点高亢和激昂,非常自豪的告诉所有人“那就是我的法国号”。歌曲简单、易学,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与表演。

学情分析:

这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好动、爱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教学中应以活动表现为主,抓住学生模仿性强、好动的特点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主动练习、听辩、听唱、参与游戏等学习方式为主。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采用生动的情境启发诱导,围绕音乐想象的演示点拨指导,自编自创的活动灵活运用,创设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器相关知识,能用甜美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肢体表现音乐。

2、通过聆听及表演,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及三拍子的旋律。

3、能初步感受圆舞曲的节奏特点,并能用打击乐器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感知圆舞曲的风格特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难点:富有弹性、连贯、舒展的声音,用连音、断音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电子琴)、相关辅助乐器

教学学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场景激趣。。

①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动物村召开了一年一度的音乐会很多动物都来了,同学们想看看都有那些动物吗?

②师:同学们说说都来了那些动物?(学生说)第一个项目是比赛唱歌,同学们说说谁的声音最大?最好听?

③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让他学一学。

3、奇怪的乐器。

①教师点击课件,出现乐器:和圆号(法国号)。

师:咦?这是什么乐器?小动物们都傻眼了,都没见过这种乐器,该怎么演奏呢?它们不会,你们能帮一帮他们吗?(停顿)谁知道这种乐器分别叫什么名字?

②学生发言,师点评。

③初识乐器。

师:这种乐器分别叫做圆号其实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法国号,小动物们不会用这种乐器,但是老师能让这些乐器奏出音乐,你们想听一听吗?(停顿)但是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一边听一边猜一猜这种乐器该怎么演奏?

④课件出示演奏图片。

师:这种乐器是需要用嘴吹奏的,有了法国号的加入,这次的音乐会很热闹,同学们可要好好表现,不要被他们小瞧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这种奇妙的乐器,相信你们在音乐会上都会有最精彩的表现。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卡通动物形象,活跃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到音乐会的情景中,同时利用场景初步认识歌词中的乐器,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同时用找“音乐会”为线索把课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二、新知新觉,探究学习。

(一)歌曲初探。

1、歌曲初听。

①师:音乐会上大家都在跳舞,同学们我们也参与进去吧,你听法国号吹响了,跟着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

②课件播放配乐视频,教师带动学生轻轻旋转。

教学策略:圆舞曲特有的3/4可以通过简单的旋转表现起伏和强弱,教师设计简单的旋转小动作,带着学生一边旋转一边听。

教学建议:教师带动学生在音乐背景及画面的渲染下感受舞曲节拍及小互动。

2认识圆舞曲。

①师:音乐是美妙的,其实音乐和我们生活当中许多事情都是相通的,大家来看下面一组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与你听到的音乐又有什么联系呢?

②课件出示图片:这些图片整体形象圆形的,感觉就在翩翩起舞。

③学生说一说感受。

④小结。

师:是的,这些图片看起来好像和我们一样都会在旋转着跳舞,这些图片中其实隐藏着一种奇妙的舞蹈,圆舞曲又名华尔滋,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取是三拍子的舞曲,它的重音一般都落在小节的第一拍上,跳舞的人感觉都在旋转、高低起伏。

3、圆舞曲节拍感受与表现。

①复听及表现。

师:圆舞曲是一种跳舞用的音乐,是三拍子的,给我们一种旋转的感觉。你能不能用你的身体表现圆舞曲旋转的感觉,我们一起试一试。

②课件播放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跟着音乐转一转你的身体,可以转一转腰,肩膀,手腕。

③对比。

师:同样是转动身体怎样才算表现出了三拍子的韵律,比较一下我做的两种动作,动作不仅可以表现旋转还以表现出韵律来,我们再来试试。

教学策略:教师准备两个简单动作,体现身体旋转与起伏的舞步,学生感受。

④师:这说明你们对节拍的感觉非常敏锐。可是你们知道吗,圆舞曲之所以有这种旋转的感觉不仅仅来源于它三拍子的节拍,在它的旋律中是否也蕴含着这种圆的旋转的感觉,我们来听听一听,一起表演一下。

⑤学生再次尝试。

设计目的:充分发挥听的优势,明确“圆舞曲”概念,动静结合学生感受舞曲的魅力。结合舞曲的特征学生感受3/4拍特点,把舞曲中的难点化作简易动作立体感受,增强认知及表现力。

(二)歌曲学唱。

1、歌曲学唱。

①识谱。

A师:这首歌很简短,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

B学生回答,课件标注。

C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哪一句音节的变化最多?(第四局)

D教师弹奏辨听。

师:第四局和前面有什么区别呢?老师给同学们弹一弹,你们对比听一听。

②歌曲学唱。

A师弹琴,逐句配唱。

师:这首歌欢快活波,老师邀请大家合作学习这首歌曲,我弹旋律,你们哼唱,比一比谁能最快记住歌词。在哼唱的时候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注意演唱的状态,面带微笑。

B慢弹旋律一起唱。

C据情况,教师重复加词试唱。

③感受旋律及歌词。

A课件播放,学生感受旋律线及歌词。

B反馈: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征?你能不能用手比划一下。

④动作表现。

A:课件出示法国号演奏图片,学生学一学吹奏姿势。

B师:这个部分需要同学们通过一边做动作、边说的方式表现,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一起来表现这首歌曲,老师唱,你们给老师伴舞、做动作好吗?

C师生合作,教师范唱,学生互动表现,教师拍巴掌等动作带动学生。

2、综合练唱及细节强调。

①歌词详解。

A思考:歌曲中反复出现的“嗡巴巴”是什么声音?

B学生尝试说一说。

C师:“嗡”模仿的是法国号的低音区,唱的重一点、声音很低沉,饱满。“巴巴”就是模仿法国号的中音区,要唱得明亮一点。“嗡巴巴”要唱得有弹性,有强有弱,有韵律。

D学生跟琴唱一遍歌词。

3、感知三拍子

①介绍三拍子、表示强弱

②用表示强弱的动作给音乐伴奏(学生欣赏伴奏)

③学习舞步:引导学生用身体来感受三拍子的强弱

4、演唱情绪及情感

A师:在音乐会上参加舞会,有的唱歌、有的演奏乐器,每个人的心情如何?(停顿学生回答)歌词中有一句说“谁在唱歌?”“每天这样。”到底是谁在唱歌?你知道吗?

B师:是的其实就是“我”在唱歌,是同学们在唱歌,所以我们要唱的圆润、悠扬一些,我们再来试一试。

C学生听伴奏演唱。

5、综合训练演唱。

①表演及表现。

A师:我们来唱两遍,第一遍男同学唱、女同学表演吹奏法国号的动作,第二遍女同学唱,男同学表演,我们做动作、演唱一定要美滋滋、乐呵呵的演唱。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B教师带着学生演唱。

C听伴奏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设计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