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小舍得》这部剧,依然会为颜子悠情绪崩溃的嘶吼揪心,而更悲伤的是,在那一刻,妈妈田雨岚说:“你还想要我怎样,我都已经为你付出这么多了。你为什么就这么不懂事?”关上门的那一刻,颜子悠也终于放弃了最后的尝试,关上了心门。
生活中相似的情景以不同的形式上演着:
朋友为分手一事伤心了许久,有人安慰道:“你好歹还谈过恋爱,总比我没人喜欢好。”
朋友焦虑自己每周都要上很多兴趣班,弹钢琴跳舞乐器等,有人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家连电子琴都买不起。”
孩子跟父母抱怨老师偏心,父母通常会训斥:“你怎么不向好的孩子学习?”
无论是哪一种情境,如果我是最开始那个处于“问题“中的人,听到别人如此的言语,我的情绪就突然像被卡住了一样,噎在喉咙里,满腹想说的话语就这样咽了回去,因为对面的这个人终究是不能懂我,仿佛站在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角度在抚慰着我。然后,就只想对他关上心门,说一句”算了。“
那么,在生活中,倘若遇到了这样的场景,要怎样做才能让对方比较舒心呢?
1.全然接纳,进入当事人的框架中去
每一个带着情绪而来的人,每一位身处困扰的人,他们或是在抱怨,或是在“吐苦水”,或是不想言语,但他的状态很明显地呈现在你面前。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觉察对方的情绪,先不要急着做出任何的评价,去接纳对方的状态。
觉察情绪,意味着察言观色,擦眼泪、眉头紧锁、叹气、眼睛睁大等这些细小的表情通常都在表达着情绪,而同时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身体去觉察。在维纳老师的咨询中,他看见来访者手扶着头,也会模仿着对方相同的动作,用手摸着自己的头,去感受对方此刻的情绪状态。
不带评价地接纳,则意味着我们要进入到对方构建的事情框架中去,考虑从他的角度而言,什么是真实的,结合着他提及的框架内的事情与跟他对话,所以,也不是完全赞同他的所有行为和说法。
比如,也许在我们眼中,从小家里就有经济能力可以支持去学习乐器舞蹈,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也确实有很多人想学学不了,但这只是我们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在对着事情做判断,忽略了当下他身处事件里最真实的情绪需求。
也许你是想要让对方看到还有比他更苦更惨的人,但这种“一般化”首先要建立在你知道他真正困扰的点是什么,而不是你定义了一个看起来比他当下情境更糟糕的事情去进行对比,并不能真正接下他的感受,反而会让他有种负罪感——我都这么幸福了,我还不知足,我竟然还敢有脾气。
2.倾听,让当事人感受到你在倾听
维纳老师通常会满怀好奇地仔细询问对方为什么会在此刻手扶着头,头部有怎样的感受,这就是一种未知的态度,即使你拥有丰富经验,你终究不是他本人,也不曾和他一起经历很多的事情,没有人比他自己更了解自己了。而这过程也让对方感受到了自己正在倾听着。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坐下来听着对方说话,不时地点点头,就是在倾听。其实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倾听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让当事人感受到的才有用。
点头、眼神和肢体动作都是让对方直观地感受到你在听着,通常也会在对话的过程中使用对方的言语习惯来重复话语中的重点,与对方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更重要的是,听的东西太多,你会怎样选择让哪些信息进入到大脑,我们该怎样去把握住言语中的重点?那么这就是需要我们不断积累历练的,我们不仅要听见情绪,听到抱怨的话语,更要跳出这些情绪,去看见情绪背后的缘由,听见抱怨背后的期待,找到对当事人来说有意义的地方。
比如抱怨着老师偏心的孩子,他也许只是想自己的努力也被看见,想得到老师的肯定,也可能是想要平等的对待,那么这时候,我们就不要急着去批评孩子没礼貌,而是先看见孩子心里的期待。
3.重新建构,赋予事件新的意义
所谓重新建构,就是用一种全新的观点来诠释同一个问题,也就是把从当事人口中说出的言语,赋予一层新的意义,这个意义会是正向积极的,会是能看见未来希望的,会让他感受到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比如,当朋友抱怨:“我周末所有的时间都排满了,不是学习就是去上兴趣班,而我一点兴趣都没有。“
你可以试着这样回应:“我想我也不能确定你是不是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毕竟你每样都做得特别好,但我可以确定的是你真的希望父母可以给你一些自由的时间。“
你也可以说:“听起来周末没有自己的时间真的很不容易,你是怎么坚持到现在的,而且还能做得这么好?“这一句则是一个潜在让对方进行自我赞美的过程,让对方去看见自己一路上的努力和闪光点。
所以,当你的身边人带着抱怨而来,揣着忧伤而来,我们别急着想要去帮助他,就忙着去解决事情,也不必组织情绪的表达,就激情满满劝对方正能量,而是要先放下我们的判断和固有认知,进入到对方描述的故事世界中,全然接纳他当下的情绪状态,用真诚让对方感受到在被倾听,用方法让对方知晓自己身上的力量和期待。
-end.-
作者:喵心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即删除
从心理角度带你看大千世界,用有温度的文字书写所感所思所悟,愿能让你感受到温暖和共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