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夕阳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结伴儿走进老年大学,重拾背上书包上学堂的乐趣。然而近年来,每到老年大学报名的时候,都会有老年人彻夜排队,只为能报上喜欢的班级。那么,老年大学为何一座难求?折射出哪些问题呢?
在南京江宁东山街道老年大学,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舞蹈班的学员们翩翩起舞。在隔壁的教室里,二胡班的学员则在练习着新学的曲子。今年68岁的赵云法老人,家里离学校有20多公里,但老人坚持每周来上课。
南京江宁东山街道老年大学二胡班学员赵云法:“工作的时候都忙没有时间,退休了以后,有这个机会,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然而,与老人们对学习机会的渴求形成对比的是,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南京江宁东山街道老年大学瑜伽班老师宣秋香:“有的同学想到我们这个班来,两年都没报进来。”
南京江宁东山街道老年大学校长刘道斌说:“为什么报不进来?资源比较缺乏,因为校舍不多。”
像这样一座难求的局面,在省内各大老年大学里并不少见。前几天扬州老年大学秋季班报名,半夜就有老人搭着帐篷占位。
扬州市民贾阿姨:“第一天的晚上十一点多就有人搭帐篷在那边驻守,先准备报舞蹈专业的报满了,我就想报个电子琴专业吧,结果又没了。”
专家分析,老年人学习热情高、报班多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老年人数量的增加与配套设施滞后之间的矛盾才是根本原因。记者从省老年大学协会获悉,我省现有老年大学和学校共1万多家,登记在册参加老年大学和学校学习的老年人有万。而我省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万,真正能到老年大学就读的,在整个老年群体中占比很小。
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省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加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我省各地还积极探索社区老年大学的建设,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老有所学。在苏州吴中区民生综合服务中心,区民政局通过购买服务,开办老年学苑,目前已开出舞蹈、声乐等11个班级,在册学员多人。
学员:“开在我们家边上,都很方便,大家都踊跃来报名参加。希望政府,现在老人越来越多,那服务中心课程多办一点。”
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高钟:“老年大学一定要下沉到社区,发动专业的社会力量,很多退休老师,他愿意发挥余热,把社会的力量发动起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针对一些老学员恋学不毕业的现象,一些老年大学也正在酝酿学制改革,除了限定学员的报名科目外,还计划推出结业制。
扬州市老年大学教务处主任王景跃:“不采取结业制的话,他在班上循环学习,也占有了资源,很多同志就报不进来。”
江苏的老年教育虽然在全国位居前列,但与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江苏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满足更多老人的学习需求,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江苏省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牛飚:“需要大量的社会力量来办学,来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也需要社区的办学,能够把学校办到家门口。同时也需要网络,通过线上的远程教育来满足需求。这几个怎么把它结合起来,下一步是提升老年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敏陈振宇供片台/苏州台扬州台编辑/朱一普)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