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一些心理学教科书给游戏以很高的评价:“游戏既是儿童的生活,也是他们的生命。对他们来说,游戏就是第二生命。
的确,我们很难想象,当孩子离开了游戏,他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固然可以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但如果说愉快是孩子健康的要素之一,那么游戏之重要首先应该说是因为它给孩子带来了一个乐园,一个幸福的天堂。
什么叫作游戏呢?自从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们开始研究儿童游戏起,便各执一词,互有差异,都试图对这一人类的特殊社会性活动的本质意义作出科学的解说。
从哪些不同的解说里,我们能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并对我们加深对“游戏”这一“魔术师的演习活动"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游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孩子需要游戏是由其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世上的各种事物,各种生活情形在孩子的眼前纷至沓来,并且都是第一次,各种新异刺激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引发他们摸一摸,看一看的探究愿望,引发模仿的冲动,于是探究,模仿成为了孩子最原始的学习形式。
而孩子探究,模仿的主要方式是游戏。他们通过游戏,与客观事物进行广泛接触,积淀感知,形成表象。
据此再进行记忆、想象和思维活动,形成经验。再向更高层次的思维迈进。因此,可以说游戏是孩子认识周围事物的一种手段,是孩子的一种生活活动。
在游戏中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情境,同时他又作为这种“生活情境"的主角,通过游戏与现实社会生活发生联系。
通过模仿来熟悉生活,熟悉自然物,熟悉他可能理解的社会关系。孩子既是一个自然实体,又是一个社会实体,社会存在“不动声色”地影响和制约着他,他所模仿、编导的活动也主要反映人类的社会性活动。
孩子是通过游戏来参与社会生活的,并从中获取需要的基本知识。同时,社会存在作为游戏形式和内容的源泉,使游戏不断地反映孩子所获取的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的储备和系统化,成为孩子将来把握社会活动的重要精神基础。由此看来,游戏是一种认识积累的过程。
通过游戏,孩子将感性认识转化成初步的经验概括,将知识经验和行为能力转化成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角色游戏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孩子将现实活动与想象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构成一种独特的、趣味无穷的生活情境。
他们可以像京剧表演一样只拿一根竹棍作马鞭,胯下便有了一匹奔驰的骏马,骑着它跑遍他想象中的童话世界。同时,他又能将这竹棍看成一支激光枪,摧毁他想象中的目标。
拿两块积木,一块可以是座房子,一块又可以是一架电子琴,用这架电子琴为房前的布娃娃伴奏,举办一台其乐无比的独唱独奏音乐会。
在这里,孩子将想象与真实构成了一种美妙的意境,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表达他们无法言说的内心情感。游戏还是一种观察能力的培养过程。
观察是一种在社会存在中获得直观信息和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孩子对人们社会行为的观察,对新异刺激物的注意,对人们动作的模仿都是通过游戏来进行的。
支持因此,观察便成为孩子学习的重要手段。游戏工具的运用,游戏方式的产生,游戏内容的确定,都来自于孩子对周围人或事物的观察和模仿。可以说,游戏是以观察为前提的。观察能力越强,游戏活动越逼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