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拆分目标,逐一攻破。
老子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每一个气势恢宏的愿景,都不是一蹴而就、转眼即刻完成的事情。归根究柢也不过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眼前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
年,迈克尔19岁还在修电脑,他是一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成为音乐家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目标。
在一次闲聊中,迈克尔的朋友凡内芮突然说:“想象你五年后再做什么?”
迈克尔说:“第一,我希望能有一张很受大家欢迎的唱片发行;第二,我要住在一个有很多音乐的地方,并与世界一流的音乐家工作。”
凡内芮:“好,那我们把这个目标倒过来看。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发行,那么第四年一定要与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
“那么第三年,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的唱片公司听。”
“以此往前推,第二年,你一定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那么第一年时,就必须要把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好,排练好。”
“到第六个月时,你一定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并一一筛选。”
“如今第一月的首要任务便是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
“现在的你,必须列出一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恰巧在五年后的年,迈克尔的唱片成功畅销北美!
昨天的付出只是昨天的事,如果今天尚未付出,就不要期待有成果。
人生就是一个翻山越岭的过程,只有在爬过一个小山头后,才能看见后面更高的山峰。
请将现在所有的努力,都化成未来惊喜的铺垫!
03,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
没有实践的理论如同镜花水月,中看不中用;没有理论的实践就像是在沙滩上修建高楼,注定走不长远。
《认知升级》作者刘传小时候曾有段神奇的学琴经历:他从零开始学电子琴到考上十级只用了两年,而同龄人通常需要四到五年。他的老师是怎么教的呢?
刘传说:“老师先示范左手,再示范右手,再合起来弹一遍,让我大概知道这一首曲子出来是什么样子。接下来的一周我就要努力练成这样子,周末验收。不通过,继续练,通过,下一首。如此循环,最后练成的曲子直接达到十级。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不接触音乐理论。”
刘传的学琴理念,即跳过原理,直接实操的方式仅适合用于学习的初级阶段。
正如他自己所言:“到了进阶水平,这种经验型的学习方法就暴露出了缺点。比如我的创作完全靠灵感,没有方法论。再比如,我的大脑处理同一级和弦在不同调之间的迁移能力很差,同样的和弦,换一组调我就不知道怎么弹了。”
04,寻找学习的模板,并复制它。
在上世纪末,我国实行对外开放,讲究:“不会可以学,要学以致用。”
很快我们国家就被世界人们戏称为山寨大国,然而鲜有人注意到,在几百年前的美国也是如此抄袭英国的。因为山寨与抄袭的尽头才是创新!
胡适的英语老师,王云五先生是这样自学英语写作的:找一篇英文的名家著作,熟读几次以后,把它翻译成中文;一星期后,再反过来翻译成英文,翻译期间绝不查英语原文;翻译好后再与原文比对,找出自己翻译的错误、失误和不够精良之处。
如此反复练习,王云五先生积累下了扎实的英文功底。
牛顿有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就像是人为的一步一步搭梯子,到了顶端,才是创新的始发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