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家里人送去各种兴趣班,书法、画画、电子琴,每个周末都被安排的满满的,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一个琴棋书画都精通的“好学生”,没想到,长大后发现,这些才艺我一个都没学会。
原来那时候,我妈妈因为看到别人都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她生怕我吃亏,于是也给我报满了各种兴趣班,长大后我才发现,小时候,没有一个兴趣班我是能坚持学下来的。
简单来说就是,我什么都去学一下,但没有一个才艺能学有所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反思了一下:
那个时候,我妈没有逼我一把,对我放任自如,看到我学什么都三分钟热度,就放弃我了。
要是那个时候,我妈不断鞭策我去学习,哪怕我不喜欢,她依然督促着我去学习,说不定我现在已经是个获奖无数的钢琴家了。
02
等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我决定要一改我妈的这种不明智做法,于是,当我送孩子去学才艺的时候,如果发现她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我都会很耐心地跟她说:再坚持一下好吗?熬过了你长大肯定会感激我的。
于是,在我苦口婆心、不屈不挠地的无数次劝说下,孩子哪怕每次都学习得非常吃力,但还是选择了坚持下来。
结果你猜如何?她还是学不会。
我就纳闷了,怎么就学不会了呢?刻意练习里面不是说过:要在大多数的行业或领域之中成为大师级的杰出人物,需要花1万小时来练习。
不是说坚持、坚持、再坚持,就可以让自己变得卓越、卓越、更卓越妈?
我又开始反思,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难道我的孩子天资真的这么差吗?
03
直到有一次,我看到她和其他孩子在游乐园玩耍的时候,她总是能够很轻易地穿越各种障碍,不管是攀爬还是抓握不同的运动器材,她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甚至比其他男孩子还要厉害。
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的孩子差劲,而是我把她的天赋优势放错了位置。
孩子,谢谢你,多亏了你告诉我,我才知道:
你不努力一把,我都不知道你原来是这么的“没用”——没有把自己的天赋用在对的地方。
我一直以为是我鼓励你的方式和管教你的方式不对,却没想到,原来一开始,我就给你指错了方向,任你再怎么努力,只会越走越远。
其实,所谓的刻意练习,应该是做到“3F”法则——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我们往往忽略了纠正,及时受到反馈后,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我们努力错了方向,更可悲的是,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努力错了方向。
作为父母,我们最先要做的是,挖掘孩子的天赋才能,只有方向对了,那才是对的。每个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天赋,但是需要我们去细心发现。
记住,孩子的天赋是需要父母去发现的,而不是去赋予的。
那什么是天赋?
认识天赋之前,先要要区分开来,天赋和聪明是不能划上等号的。天赋是你擅长的领域,应该理解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而通过这些特长所指引的方向,就是自己的天赋所在。在肯罗宾逊的《让天赋自由》一书中,他认为:天赋,是天资和热情的完美结合,两个关键信息就是天资和热爱。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会对某一样事情异常执着甚至痴迷的状态,那就证明,这件事情对孩子来说是有吸引力的,是孩子所感兴趣的,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的是,找到他们所热爱的点。
04
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
首先,你得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
为什么强调陪伴的重要性?其实是想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孩子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因为所谓的天赋,并不是单单用智商可以决定的,天赋应该是“多元”的。
比如,你会发现孩子很擅长玩各种运动的游戏,在和其他孩子竞技的时候,他会比其他人更出色;又或者你的孩子在平常的沟通中非常的大方自信,不管是面对大人还是同龄人都能侃侃而谈等等,这些都是你孩子的天赋和优势。
父母要时刻通过日常的行为去观察和推测孩子的天赋所在,有些孩子可能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比其他孩子更容易上手或者学得更加轻松,这些就是你孩子胜人一筹的地方。
还有一个就是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如果花费同样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发现A比B要做的更好更成功,那就证明孩子在A上更有天赋,不妨花点时间让孩子往这方面去深究一下。
用冰山理论来解释就是,一个人的外在的优势,是比较容易看得见的,也就是冰山在水面上的部分,约占一个人优势能力的20%。
一个人的内在的优势,也就是冰山在水面下的部分,是隐藏着的比较难以发现,约占一个人优势能力的80%。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应该仅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403.html